记忆中的南充龙门中学
一
智者乐山聚龙门,
仁者喜水嘉陵沌。
北观平川千里禾,
东瞰古镇万家灯。
西接顺庆承繁华,
南连锦屏响鹤鸣。
荣登高峰建中学,
唤醒江波游万轮。
教室错落绿树间,
校园栉比花叠层。
古风典雅抑喧嚣,
视野开阔长精神。
自成桃源书声琅,
隔离尘埃求学问。
承前学府畅数理,
启后当代靓诗文。
民主治校燃新风,
聚精科教展重任。
风光旖旎润桃李,
金钟悠扬树新人。
坐落于南充龙门山顶的龙门中学。始建于1932年。
二
高中校长蒲恒周,
尊师重教善运筹。
人文情怀治学校,
教育领域显身手。
德智体艺百花开,
红专并蒂争上游。
春风化淤润新苗,
秋阳熟果竟领秀。
慧眼识才成效显,
活泼管理行业优。
甘洒热血育桃李,
竭尽全力写春秋。
心系龙门山变绿,
情随帆影顺江流。
蒲恒周,南充县著名教育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全国劳动模范。
三
化学教师何大伦,
人生园地最勤耕。
中学留校教中学,
川北教坛闪青春。
家居农村三儿女,
远在深山需父温。
全部重担托贤妻,
满腔心血待学生。
元素周期播新知,
实验演绎强技能。
百科学问藏脑际,
课堂教学真如神。
知己知彼善改进,
随机应变传经纶。
蜡烛常明日夜靓,
燃烧自己暖他人。
何大伦,生于1939年12月,南充县龙门中学化学教师。
四
微笑教师谢孝安,
身材魁梧人和善。
幽默生动上课堂,
台上台下唱和弦:
英语学习无须苦,
情绪平和忌狂癫。
国际音标四十八,
个个熟悉记心间。
辅音轻读元音重,
中单后双喜相联。
字母语法掌握好,
组词造句调对弦。
学好中文遍中华,
熟练英语游世界。
今为国家多努力,
明日它州展雄颜。
谢孝安,生于1926年7月,
南充县龙门中学教导处副主任、英语教师。
五
午休铃声刚敲响,
同学纷涌出课堂。
入学都吃大锅饭,
国家补贴半年粮。
说说笑笑围满桌,
清蒸面馍透鼻香。
八人半盆玉米糕,
两盘素菜一桶汤。
淡饭仅能解饥饿,
食不丰富心坦荡。
简单生活强筋骨,
换得青春好华章。
1972年,高中生全部住校就学,中午学生分班级在学校食堂集体开饭,每个学生每月交4元生活费。几月后,因家居农村的同学实在难以如期缴纳生活费,改为自己带粮食在食堂统一蒸饭用餐。
六
一间寝室四十卧,
上下铺床呈交错。
稻草垫底作棉絮,
竹席作毯被盖薄。
秋冬风寒多阴雨,
寒冷穿墙逞凶恶。
掌握知识须辛苦,
同学相互逗着乐。
枕头抵腰保暖意,
书包压脚挡风魔。
早起路灯温书本,
晚睡彻夜细琢磨。
生活学习穷安排,
修性强身启欢乐。
1972年,是文革后首批高中生在校学习最艰苦的阶段。
但学生的学习精神令人敬佩。
七
上课电铃刚刚响,
老师大步进课堂。
身材修长很倜傥,
青春焕发喜洋洋。
挥手黑板书七字,
我的全名王绍康:
川外俄语名秀才,
今日改做汉语郎。
诗歌散文略熟悉,
记叙议论刚入行。
之乎者也重新学,
作文书写有内伤。
可喜胸膛激情在,
热心讲台似火烫。
师生精诚相互学,
携手并肩共成长。
幽默话语刚停顿,
欢乐掌声如海洋。
王绍康,生于1944年,南充县龙门中学语文教师。
八
政治教师陈绍方,
精力充沛气轩昂。
省委干校好教员,
四清运动回家乡。
院校不住入中学,
不惑之年青春扬。
笔书黑板走龙蛇,
字落白纸成文章。
满腹经纶述激情,
课堂发声暖胸膛。
身传文明承祖训,
善育桃李正能量。
平民心态对学生,
有教无类靓朝纲。
陈绍方,生于1929年11月,南充县龙门中学政治教师。1972年,《人民日报》连续报导各地整顿教学秩序、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消息,像他一样经受过生活磨练的知识分子,陆续回到工作岗位。
九
数学老师张士琼,
纷繁世界仍从容。
西南师范高材生,
献身教育求大同。
性格开朗阅时事,
热诚待人情意浓。
加减乘除十字绣,
平面解析几何通。
指数对数释疑惑,
四边三角解迷踪。
平行交叉画理想,
直斜坐标艺美梦。
耕耘阳光扶小树,
撒播雨露润山葱。
人格品质载厚德、
心灵清泉启良恭。
桃李天下出佳绩,
扎根讲台业长虹。
张士琼:生于1943年,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
龙门中学数学老师。
十
化学上课毛洪开。
中科院里高材生,
硕士下放当教员。
批林批孔靠边走,
龙门中学教高三。
心直口快人善良,
课堂演绎缺经验。
胸有知识述不清,
急得额头直冒汗。
课堂施教有技巧,
学问不在深与浅。
三人同行有师出,
教学相长是关键。
毛洪开,生于1943年,南充县龙门中学化学教师。1973年,一大批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下放到基层学校任教,对提高学生科技兴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一
五四联欢唱今朝,
师生汇演竞俊娇。
台上布景红满天,
台下热风卷歌潮。
绍康演活刁德一,
智珍笑饰阿庆嫂。
志才出演杨子荣,
和平装扮座山鵰。
小花盛开催春意,
掌声齐起直叫好。
业余欢乐样板戏,
西皮流水唱心谣。
革命文艺养民族,
甘雨沥沥滋青苗。
1972年,学演学唱样板戏,是高中音乐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王绍康、袁智珍、刘德才、陆和平均是
十二
信息惊奇动晴天,
花红柳绿春风暖。
高中可以升大学,
又红又专选优先。
同学暗地较足劲,
你追我赶亮表现、
教育走上正规路,
课堂交流喜新颜。
浓浓书味胜往昔,
比优帮弱暖心间。
英数理化重点查,
期中考试划出线。
上课声朗满教室,
学风炽热空无前。
1972年11月,周恩来在会见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时提出,国家正考虑从有研究才能、钻研有成绩的中学毕业生中选拔好的直接上大学。大家奔走相告。学校教育秩序大大转好,学生开始发奋读书。
以上短诗选自《人生的回忆与诗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