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奇效方:益气升阳方


  医方集解「方名」益气聪明汤(补养之剂,治疗耳鸣耳聋的益气升阳方即由此方化裁而成)

  「来源」医方集解

  「功效」聪耳明目

  「组成」黄耆﹑人参各五钱(15克);葛根、蔓荆子各三钱(9克);白芍﹑黄柏各二钱(6克)(如有热烦乱,春月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升麻一钱半(4.5克),炙甘草一钱(3克)。

  「用法」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

  「主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耆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午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方歌」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1]

  书籍记载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卷五

  「组成」黄耆半两,甘草半两,芍药1钱,黄柏1钱(酒制,锉,炒黄),人参半两,升麻3钱,葛根3钱,蔓荆子1钱半。

  「加减」如烦闷或有热,渐加黄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如脾胃虚去之。

  「功效」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

  「禁忌」忌烟火酸物。

  「用法」上㕮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得肿更妙。

  「益气」者,指本方有补益中气作用;「聪明」者,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本方黄耆、人参、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葛根升发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芍药平肝敛阴、黄柏清热泻火。服之可使中气得到补益,从而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诸症获愈,令人耳聪目明。故名「益气聪明汤」

*********************************************************************************************

耳聋耳鸣试试益气聪明汤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都走于耳,此外,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代表穴位,仅耳朵的前后就有260个穴位。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都走于耳,此外,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代表穴位,仅耳朵的前后就有260个穴位。所以耳和全身的关系非常密切,耳的衰退也就是全身器官的衰退 。
 
 
治疗耳鸣、耳聋,中医早就有完整的医学理论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元代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指出耳鸣耳聋的根本病因:“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故耳鸣耳聋、内障目昏也。” 并独创专治耳鸣耳聋的奇方,名为“益气聪明汤”。
 
此方载于《东垣试效方》,方药为:黄芪、人参各15克,葛根、蔓荆子各9克,白芍、黄柏各6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水煎温服,具有补中益气、助升清阳、聪耳明目的功效。主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症见目内生障,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等症。方中黄芪、人参温补脾阳,意在治本,为君药;葛根、升麻、蔓荆子鼓舞清阳,上行头目;白芍养血平肝;黄柏清热泻火、补肾生水,为佐药;炙甘草以和脾胃而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得中气得补,清阳得升,肝肾受益, 脾胃调和,耳目聪明,故名为益气聪明汤,取其“益气”为补益中气;“聪明”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有歌诀曰:“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黄柏并,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
 
服用此方时,可随证加药引煎水送服。血压偏高者,加钩藤15克,楮实子、玫瑰花各10克;血脂偏高者:加决明子15克;血糖偏高者:加枸杞10克;舌苔黄腻、发白、舌尖红者,用黄连2克或莲子心2克; 口苦者,用黄连2克或生栀子6克;有少痰者,可用炒白术15克,茯苓10克;痰多者,用茯苓、半夏各10克,陈皮6克;夜尿频数者,用仙灵脾10克。(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