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决策


 

决策就是拍板

20年前,曾经韩庆祥老师讲过:决策就是拍板。

决策经常需要非常多的条件,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现在还有人提炼出一个中观的条件,要形成快速、有效的决策,必须简化边界条件,保留什么条件和去掉什么条件已经就是拍板的一部分了。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决策时不可能收集所有的资料,为了保证决策的效率,在条件不清晰的情况下,如何做决策就是一门学问了。

决策不应该是拍脑门

关于决策的时机,张瑞敏先生有一句名言,大意是:有20%把握时决策,企业有机会获得80%的利润;有80%把握时决策,企业就有机会获得20%的利润;当有100%的把握时,企业就有可能0%的利润了。

在经济蓬勃发展时,各行各业都充满了机会,只要动手做就有机会获得平均利润。那个时代里,“胆子“是获取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敢赌的人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这时考验是“敢不敢”,“拍脑门”是非常有效的决策手段;后来就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了,比如绝对多数、相对多数等,就时除了考验敢不敢之外,还考验“会不会”;未来,经济发展日趋平缓,要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就更考验决策的水准,就再加上一个“精不精”。

方法

“敢不敢”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那些凭胆量决策会有更多、更大的风险,无论是在宏观还中观的层面,都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了。

企业要有很好的发展,第一要考量的是决策能力,第二考量的才是执行坚决,决策的失误会带来巨大的恶果,企业建立决策体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