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日(8):潭柘寺


 北京六日(8):潭柘寺

2018-10-3,北京

知道潭柘寺是北京的名寺,还知道“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早餐后到民族饭店接到光泽,一起去潭柘寺。光泽懂茶道,有佛性,跟他在一起逛寺庙应该是很舒服的事儿。一路上光泽讲某大人物的故事,说他为六组塑金身,得佛祖保佑。从佛教人士那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比如说某某某大人物是归元寺俗家弟子等等。我以为这是佛家借势的说法,不足为信。

到门头沟地带,进入山区,进入贫困地区。山大了起来,但上面光秃秃的,只有杂草和灌木。远远的山顶上,有一座仿古的楼台,红身而黑顶,底座白色。应该是座宗教建筑。转入山坳,山上多了些大树。山林深处,有红墙黄瓦的建筑,这应该就是潭柘寺了。

停车,进入景区。入口处有一座塔,叫做“虎塔”。塔应该是出家人的墓穴,但这座塔里安置的却是一只老虎。它原来也吃人的,后来被僧人点化,不再吃人,进而成了佛。这里应该有个隐喻吧。在宗教的世界里,成大成就的人,往往曾经是极恶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那些一辈子规规矩矩修行的人,终了也成不了佛。这也是考验吧。

虎塔对面围墙围着的,是个塔林。因为维修,暂不开饭。沿路有当地农民在卖山货,有酸梨和甜梨,有小山枣和野苹果,还有制作粗糙的工艺品。我们买了一堆水果背着,准备一路走一路吃。

上山的路,很窄,还坑坑洼洼的。路边很多古树,有柏树,有松树,有樟树,还有叫不上名的。看右侧院子里,黑乎乎灰呼呼的屋舍之间,有一株树干光滑通体白色的大树,感觉很神奇。光泽说,应该是为防虫而刷的石灰。这样说破坏了我的想象。我宁愿这是一株神奇的白色大树。大门口有一棵柘树,很多人在拍照。似乎是在举办什么柘树节,也不知什么意思。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年间,迄今已经一千八百年了。原先叫嘉福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民间叫它潭柘寺。潭柘寺是皇家寺院,规模宏大,规格很高。我看大殿里的佛像,是一种很特别的颜色。既是黄色,又带点蓝色。这应该是皇家寺院的特点吧。

我们在帝王树下呆了很久。帝王树是棵银杏,已有近千年的树龄。据说每有帝王出生,就新发一枝,每有帝王去世,就折断一枝。这树之巨大,于我是仅见。据说得十二个成人才能合抱。神奇还不是他长寿和巨大,而是其枝繁叶茂,恰如壮年。偌大的年龄,根部还有幼弱的新枝发出,那树皮的软乎乎犹如孩子的皮肤。偌大一棵树,独木已成林,但看不到一枝枯枝。所有的树枝都生机勃勃,所有的树叶都翠绿欲滴。站在树下,看着古树,心里油然而生敬意。相对于老树,我们的生命多么短暂,多么渺小啊。

沿着游览路线往前走,看到一座白塔,很多人在转塔。这又是一座特别的塔,是明朝越靖王为其母延寿而修建的宝塔,叫做“金刚延寿塔”。我带着老党家的真真转了三圈。想起母亲,打了个电话过去。她已经吃完午饭,在院子里散步。

寺院最后面是观音殿。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为了替其父亲赎罪,到潭柘寺出家。因其长年跪拜诵经,以致在地上的方砖上留下深深的脚窝。这两块方砖现在被保护起来,不在地上而在台上,不供踩踏而供瞻仰。

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屋檐下挂着一条黑色的石鱼。据说人身体什么部位有不适,抚摸鱼身上的相应部位,就可以得到治愈。于是院里一圈一圈排队的游客,都等着去摸一摸石鱼。每个人抓住机会,都要将鱼周身每个部位都摸到。我看着好笑,这不是诅咒自己一身病吗?

离开景区,已经一点。山脚有很多农家乐。参考刚才卖山苹果的老乡的推荐,找到“老孙”家,点了几个农家菜。味道很不错,气氛很不错,大家都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