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质本原论的缺陷
经典世界观是指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为代表的非能量一元论的宇宙本原思想。这些量子论之前出现的观点导致方法论出问题,如经济、管理学等庞大而复杂却不能简明数量化、技术化就是人类最大的困难所在。以下略述几个方面。
(一)对物质本原论的质疑
“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经典世界观的先进代表,其扫描范围是存在与思维,其核心是客观存在,其方法论是我们可以感觉物质、反映物质却不能创生和消灭物质,但有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这里有几个问题是简单物质观不能解释的。第一个最为重要,“存在”为什么存在?其运动总方向受什么控制?如果有控制者,那不是有“智能子”决定物质存在吗?如果说那是规律作用,那规律为什么存在,规律受“智能子”控制吗?如果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则存在就是无理的。当我们尝试着假设有一种虚拟物质(简称虚物质),也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世界不仅仅是客观存在,还应有方向控制效应。第二是量子论表明,客观实在与因果关系在微观世界是不成立的。第三是测不准原理明确指出,我们的感觉反映能力不能准确把握全部世界。第四是能量可以辐射出粒子而正反粒子(包括正反物质)可以湮灭释放出能量表明,人类应有技术能力创生物质。第五是能力不够时要遵循规律而能力足够时可以扭转规律,因为规律作用存在范围是分层次的。第六是如果宇宙是有限无界的,则宇宙就不可能自始至终都是物质的,而是有的阶段是纯能量的,有的阶段为能量、事物混存。物质是能量派生的,而不是物质生出能量。宇宙中到处有真空,如果世界是物质的,则真空中必充满着物质。真空产生虚粒子对却很快又消失,如何用客观实在来解释?第七是光子、中微子没有质量,只有时空、方向、能量,又如何解释物体由物质构成呢?……作为世界的本原应是纯洁的、质朴的,最好是单一的,有其则无他。
(二)经典物质观不能解释因果几率和测不准原理且不包括事件、现象
在宇宙生命运动周期中,作者选能量为参考点进行本体论研究,主张存在统一于能量,世界本原是能量的,物质现象只是能量子在宏观、宇观世界里的一些特定表现。
首先,世界是物质的不包括微观世界里测不准关系、量子几率因果性。因为那里没有客观实在,思维不能作出准确反映,如命运是中老年人感觉更深的吧,却测不准。对于微观现象不能再用经典物质观把它看作与观察无关的独立存在,观察者直接介入被反映的物体而成整体系统,其影响不象宏观世界中可以忽略。由于真正的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更不是物质,而是量子态。量子态将微观客体以及它们同观察仪器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不再允许把世界看成是:存在与思维彼此分离且思维依赖存在。
其次,“世界是物质的”概念中不包括大尺度世界里的矛盾、事件、现象、时空、方向、精神、意识……而是将这些解释为物体的附属性。这有违本原的纯洁、质朴性。这些具抽象性的附属物在唯物论里不具物质概念,具体是什么、从哪儿来等是唯物论说不清道不白的。如果将物质置于万事万物之上,那我们只能将物质看作万事万物之母。如此一来,物质如何变成时空?因为时空是客观实在,同物质有同等地位,二者只是不能分开且单独存在而已,物质与时空间没有封闭直接转化的基理。同样,精神是实物质以人脑活动方式存在的虚物质(同实物质对称的控制物体运动方向沿最佳途径不变的量子)效应,不是单纯实物质(在经典物质概念里称为物质)效应,同实物质间的转化也没有封闭直接的途径。
(三)物质一元论不能解释物体运动
我们不知道经典物质一元论把力量与热量看成什么,反正哲学上所讲的物质观同科技研究范畴不完全相同。首先物理研究力运动以质点、时空、矢量、力热等为对象,尽管也研究原子结构、星系模型、分子结构,但单纯对物质进行研究是没有的。其次,人文科学更是以研究社会关系为主要对象,对物质具体形式涉及不多。其三,研究物质运动规律,所有公式中以质量为主要参数不是绝对的,更不可能仅以物质质量为参数。一句话,物质一元论者谈及物质时往往谈论与物质运动相关的其它参量,如时空、方向。这说明物质观解释世界极其有限,主张唯物却以支持物体运动的其它构素代替物质来作解释。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是描述宇宙的不同坐标系,如果构成元素间功能互补而又不重叠且能完整地描述宇宙,则没有对错只有优劣和适用范围的区别。物质一元论在宏观范围内实物质层次下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一个同现代物理学成就相匹配的宇宙描述坐标,就不是“世界是物质的”的理论能胜任的。
(四)经典物理定律不能解释宇宙中物能的产生与减少
从现代科技成果看,宇宙经历着从空无至能量再到能量(准奇点)爆炸点燃物质(奇点)大爆炸,然后进入冷胀宇宙释放广义物质乃至五构素物体的现代世界。能量守恒只是在宇宙诞生、冷胀至成熟后才生效的定律,准奇点时守恒于能量,当能量转换成物质及其组成的物体运动后就守恒于物能及其事物的总和。这从普通物体的生命周期不难得到理解,如人成年后就不再生长,因物体进入成熟期后,吸收与释放总体是平衡的,从而物体自身的物能是守恒的,这时物体构成要素的静动力、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先假设物体由这五元构成)也是基本守恒的。而成熟前的产生发展期,吸收大于释放是不守恒的;成熟后的衰老灭亡阶段,释放大于吸收也是不守恒的。根据宇宙大同性规律,宇宙同物体一样,早期能量增多而晚期能量减少,期间物质也是相应创生和消失的。因此可以肯定,在一定的人文科技能力下,人工不仅可以改变物质、能量的局部存在状况,还可以创生或消灭能量与物质。
总之,守恒是一个封闭系统的概念,守恒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组对称变化值,如初始宇宙守恒于空无,当空无中释放正负能量时又守恒于能量,当能量转换成对称事物运动又守恒于事物运动总和。守恒是封闭的总体全局上的,与对称相关,而不守恒是非对称的局部的开放系统中的。
金小明:物质本原论的缺陷
评论
2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