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日(10):辅仁大学旧址


 北京六日(10):辅仁大学旧址

2018-10-4,北京

离开什刹海,走过恭王府,向辅仁大学旧址走去。

进入了“胡同游”线路中,一串一串彩旗招展的人力三轮车呼啸而过。我实在想对这些从业者吐槽几句。三轮车有行车的权利,路人也有行路的权利。他们那样快速呼啸而过,给行人带来不安全;而且,他们还一路高声呼喊着,对路人斥责着,很不文明,很损害首都形象。

经过恭亲王府,门前道路都被排队入园的游客挤满了。这样人山人海,进去之后能看到的还不尽是人,有什么看头。我之前来过两次,都是平常时间,里面就只有三三两两几个人,要看哪就看哪,要拍哪就拍哪,自由自在的。这样的时节,真不宜到这种地方参观。

穿过那一段拥挤的人流,就到了辅仁大学旧址了。辅仁大学原来是所教会学校,其创办者是创办了《大公报》的英敛之,他是英若诚的爷爷,也就是英达的太爷爷。我去年读英若诚的自传《水流云在》,其中讲到英敛之创办辅仁大学的历程。解放后,辅仁大学大部分学科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其校舍也归入北师大。我们上学的时候,北师大化学系就单独在辅仁校区。那时候似乎是与化学系联谊,曾经到这里参观过。

一排铁栏杆连接的石柱,顶端是石狮;后面是一排梧桐树,高大而壮硕,枝繁叶茂;再后面是一座三层的通长二百来米的楼房,墙体是灰色的砖块,顶上是蓝色的琉璃瓦。门前两座石柱,上面挂着“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牌。化学系已经从这里搬走,现在在这里办公的继续教育学院。

真是壮观的建筑!门楼那汉白玉的须弥座,那雕花的栏杆,那朱红的大门,那飞檐和拱顶,真是杰作。尤其是那汉白玉的雕刻,仔细琢磨,一笔一划,一斧一凿,尽显匠人精神。想想前天在新校区看到的粗制滥造,真是天壤之别啊。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此天差地别,教育的质量呢?

只能看看外观,老党觉得有些遗憾。他模模糊糊记得上学时来过,似乎穿过门楼之后有个院子,院子两侧有斜坡的廊道。为了确定这是记忆而不是幻想,他试图攀着一侧的铁门往里看看,结果什么都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