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日(11):中国书店


 北京六日(11):中国书店

2018-10-4,北京

我上学的时候就喜欢买书和读书。当然,买的书要比读的书多。其实买书也不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图书馆的藏书就足够多了。虽然就经济学专业来讲,不见得很丰富,很前沿。但就我们的学习而言,也差不多了。我之所以喜欢买书,其实是有点占有的欲望。我以为我毕业之后可能到一个不怎么容易找得到书看的地方,那将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此那时候买书也有未雨绸缪的意思。

北京的一些大书店是经常去的,西单的图书大世界,王府井新华书店,以及商务印书馆和三联的书店。不过到这些地方通常只是去逛逛的。书价不贵,但无奈银子有限。于是就等着降价。后来知道,北京有很多“中国书店”,都是经营旧书的,都是打了折的。有时候是可以找到自己中意的好书的,比如一些经典的名著。再说,只要便宜,只要是名著,谁知道什么时候用得着呢。我去得最多是新街口的“中国书店”。因为那里离学校近,有时候午饭之后散步就可以走到那里。我在那里买过不少旧书,比如《资本论》三卷,《李嘉图著作通信集》中的几本,还有“二十四史”中的好几本。

新街口的“中国书店”就在丁字路口往西的街口,下了过街天桥就是。黑色的牌匾,金色的大字。那四个字还是“郭沫若”题写的。临街一面都是玻璃,里面光线很好。岁月真是弄人啊。当年我在这里进进出出,还是青年。这书店,是这样子。现在我已经快进入老年了,这书店,还是这样子。进门,连那气味儿也是那样的。说实在话,我不喜欢那种油墨的或者发霉的味道。这种味道很快就会让我感到眼睛发酸,神经紧张。不过,在中国书店,翻着书,看着画,能使我克服这种不适。

再次走进中国书店,本来想带本书,留作纪念的,看来看去,没有中意的,就决定放弃。对于书,我现在比三十年前要挑剔很多。那时候是没有太多选择的,只要是书就可以看,只要便宜就想买。现在书多了,占有的欲望却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