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原谅叫“算了”
《奇葩说》有一期在结辩的时候,马东和蔡康永谈到了“原谅”这个话题。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蔡康永回答:“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他终于说出了我一直无法表达的内心想法。对于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只能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冲淡了曾经的那些痛苦的回忆,只能算了,不是原谅。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条消息:北京某中学毕业生,几十年后去向在“文革”中被他们迫害致死的校长家人道歉而被拒绝。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校长的家人不够通情达理。通过换位思考,我觉得校长家人做得没有错。一个无辜的生命葬送在他们手上,反过来一句“对不起”就能抚平校长家人的巨大伤痛吗?
俗话说:覆水难收,破镜难圆。伤害就是伤害,无法得到原谅。所谓的“原谅”,其实只是碍于自己的善良、宽容等美德的限制,最后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而有的人则是想不出办法,即使吃了哑巴亏也不敢吵闹,不敢说,或碍于面子,以和为贵等,最后决定息事宁人,不了了之。
从小到大,总以为自己遭受的不堪打击是过不去的坎,是一生不甘的痛。上小学时,由于自己学习好,又当班长,受到班里三个男生的嫉妒,于是他们就结伙欺负我。当时自己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他们的打击心里非常难受,但又无可奈何。这种仇恨便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觉得永远也不会原谅他们。可是参加工作以后,其中的一位同学几次求助我帮他办事,虽然心有不悦,但还是都帮他办成了。他也曾愧疚地一再向我表示歉意,我当时真的就像蔡康永说的那样,略带沉重地说:“都过去这些年了,算了吧。”
还有一件事,就是在我从农村招工进厂后申请入党的时候,有一位老同学向党组织反映我在“文革”时当过县里某大派报纸的主编,写过一些不好的文章,因此我入党的事便被搁浅。后来我从这个工厂调回我原来生活的县城,恰好我又与那位同学在同一个单位相遇。不久,我不但在这里入了党,还提了干。那位同学始终像没事似的与我相处,我虽心里不痛快,但还是碍于面子,心想“别和他一般见识,就算了吧。”
许多感悟性文章都强调:要感谢生命中每一段痛苦的经历,感谢每一个伤害过你的人,要懂得是他们让你成熟。其实,痛苦就是痛苦,那绝不是什么财富。而那些紧紧咬着牙,抓牢自己头发也要站起来的坚毅和勇敢,那才是真正的财富。至于那些曾经带来伤害和痛苦的人和事,只得告诉自己“算了”。不追究过往,不是因为原谅,是不想让憎恨和怨念再灼伤自己。选择放过自己,也不是因为软弱,而是时光珍贵,没必要等待不值得的人道歉。因此,不如就让它随风而去,无觉痛痒。让自己尽快从痛苦和伤害中走出来,冲破障碍,穿过阴霾,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走去。
“算了”这两个字里包含了多少失望与自嘲,别人是不会明白的。多少辗转反侧与柔肠百结,埋怨过自己,甚至讨厌自己。在我们说“算了”的时候,更多的是无力和无奈。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反正我已经不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