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态的认识
喻建国
心理状态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阶段和活动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用单一的分类标准或只从一个角度去分类研究是很困难的,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应该根据不同领域、因素,用不同标准对心理状态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和研究。
从人们生活的角度,从对于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从对于人们生活的指导作用出发,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成熟心态、次成熟心态、不成熟心态和精神症性心态。
人们的生活在成长期中主要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几乎主要的生活活动都和学校有关,和学习有关;当人们跨进了成人期,人们的主要活动就全属于职业活动了;而当人们走进了老年期,人们的主要活动便归于养老活动。
无论是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养老生活,对于生活造成重要影响的当属心态,因为心态能够主控生活,它是生活的主导者,心态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几乎全部是由心态来决定的,同样的生活内容对于具备不同心态的人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快乐、平淡、痛苦;幸福、无味、煎熬;振奋、无聊、瘫软;热爱、无情、仇恨;……一组组,一串串不同的感受就全部由不同的心态主导呈现。人们在生活中每往前走一步,都自然地受到心态的指导,不同的心态让人们跨出不同方向、不同步履、不同节奏、不同内涵的脚步。
“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20年,有一位塞尔维亚人马如利克首次用“Psychologia”一词讲述大众心理,从此“心理学”一词登上了人类的舞台。心态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对心态的研究还是二十世纪中的事情。本人在1985年提出了成熟心态的概念,经过30多年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八条心态链的概念。牵涉到利的一条心态链,牵涉到納的一条心态链,牵涉到待的一条心态链,牵涉到筹的一条心态链,牵涉到笑的一条心态链,牵涉到学的一条心态链,牵涉到动的一条心态链,牵涉到运的一条心态链。
每一条心态链都有三个等级:成熟、次成熟、不成熟。
成熟心态即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成熟的,它对个体带来的是健康、积极和快乐;次成熟心态即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次成熟的,它对个体带来的是亚健康、积极与消极的交替和感觉淡然;不成熟心态即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成熟的,它对个体带来的是病态、消极和痛苦。
人们每天要面对多少特定的对象,人们要对这些对象做出总的评价并且同时做出自己的反应。这不就十分清晰地表明了心态在人们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心态的重要性被凸显得多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