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师徒合伙开餐厅闹掰,一毛钱都不给我!


  04.jpg

亲戚、朋友合伙开餐厅,既能赚钱又能聚会,这在餐饮行业是再普遍不过的事。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再亲密关系,一旦牵扯利益,最后都会暴露人贪婪的本性,餐饮行业合伙人反目成仇的案例数不胜数。

 

合伙时没签协议,散伙时一毛钱都不给

 

十几岁的时候,郑某就跟着师傅在餐厅打工。

 

20133月份,师傅说带着师兄弟三人出来单干,开一个1000平的中餐厅。

 

基于师徒信任,合伙开餐厅

 

郑某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再加上七八年磨合,对师傅的信任,就把工作这些年积攒的6万块钱全部拿出来,其他两个师兄弟也是各出6万块,三人分别占10%的股份,师傅拿出42万,占70%股份。

 

规定:

 

所有的事情,师傅作为大股东说了算,郑某负责前厅管理,另外两个徒弟负责后厨;

 

所有人不拿工资,只拿分红。

 

这样的股权和分工简单粗暴,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规定只停留在简单的口头协议上,并没有签署任何合同。

 

刚开业默契配合,日子久了矛盾、撕逼上演

 

刚开业时还好,四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心想着把餐厅生意做起来。随着相处的日子久了,各种矛盾、撕逼开始上演。

 

经营中的大小摩擦也从没间断。

 

说起合伙这五年的经历,郑某心里一肚子委屈:“我们年纪小,他是师傅,这些事说不了也管不了,但他真的是太强势了,有时候当着员工面就冲我们大喊大叫,好歹我也是前厅经理,自尊心特别受打击。”

 

矛盾爆发被赶出餐厅,6万原始投资一毛不退

 

郑某也承认,这些年师傅经营餐厅确实有一套,在他的带领下,生意越来越好,好的时候自己一个月也能有小一万的分红,为了生活,这些委屈能忍则忍。

 

矛盾爆发在201710月份。

 

当时郑某家中有事想请几天假,而师傅觉得那几天餐厅生意正好不准假,两人便在工作群里拌了几句嘴。争吵愈演愈烈,话也越说越难听,郑某一股脑把这些年的委屈、埋怨全吐出来了。

 

恼羞成怒之下,师傅以“不服从管理”为由,将郑某赶出了餐厅,同时拒绝退还6万元的原始投资。郑某一气之下,将自己的师傅告上法庭。

 

而直至此时郑某才发现,不但当时股权分配没有任何协议,这家餐厅的注册信息,自始至终也只有师傅一个人。自己把全部家当拿出来跟师傅合伙开餐厅,但干了这么多年竟然全是给别人打工!

 

一切闹剧始于这三点

 

师徒合伙开餐厅,本想是抱团取暖、共赴小康,最后却以狗血的闹剧收场。

 

只能说:做生意难,合伙做生意更难!复盘这个案例,其实影射着绝大多数人合伙开餐厅的经验教训,不论是师徒、夫妻、同学、亲戚……

 

江湖气重,法律意识淡薄

 

餐饮业有着与生俱来的江湖基因,郑某选择跟师傅一起合伙做餐饮,本是好事,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借力,共同赚钱。

 

但这只是美好愿望,因为法律意识淡薄,郑某的合伙创业,无论利益分配、还是权责分配,都简单粗暴,更加依靠人情和道义。实际上,人,是最靠不住的,多数人都控制不好合伙过程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所以即使到现在,郑某将师傅告上了法庭,但当初没有签署合同,证据不充分,现在法院也很难受理,即使受理了,最后判决,郑某也不一定能拿到自己应得的。

 

管理失衡,个人利益看太重

 

合伙开餐厅,最难的其实不是挣钱,而是合伙人之间的默契与尊重,这是决定能不能走下去的关键。

 

郑某跟师傅如今闹掰,是日积月累的管理上的失衡与不公平。

 

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

 

餐厅合伙人意见分歧,是经营中很正常的事,毕竟结发夫妻都不可能永结同心,又怎能要求合伙人永远一条心呢?关键是能不能好聚好散。

 

合伙之前一定要商量好退出机制,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先小人后君子,丑话说前面永远不丑!

 

合伙干餐饮必须清楚的五个问题

 

餐饮实在是一个复杂的生意,涉及到产品、营销、管理等等,合伙,聚众人之力,也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那么合伙干餐饮,到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 首先要清楚合伙的目的是什么?缺人?缺钱?还是缺资源?是否有合伙的绝对必要;

 

2. 若合伙,必须签订正式的股东合伙协议,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

 

3. 设计合理的股权比例,不一定但从出资金额角度考虑,也不一定股权分配就一成不变,凡事都要多想几步;

 

4. 明确股东权利和义务,是否全职在店工作,工作职责是什么,又有哪些权利;

 

5. 提前开诚布公退出机制,为了避免翻脸,也为了避免损害餐厅的正常经营。

 

合伙干餐饮,是件风险巨大,回报未知的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