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电车 未来之星
朱大碌
一则报道朝鲜金正恩视察无轨电车厂的简短新闻,很有意思。
金正恩表示,建立平壤无轨电车厂是前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提出并实施的,“为让首都市民在没有公害的城市过文明的日子”。
金正恩表示,要“按照人民的要求制作好每个摆设用品便于使用,使大众交通工具——无轨电车成为首都平壤的形象”。
金正恩说,他的意图是将平壤无轨电车厂转变成为世界水平的无轨电车生产基地,并为工厂提出了第二期改建现代化目标。
这段话说明,朝鲜搞无轨电车并非是国际制裁“断油”的无奈之举,而是前领导人金日成早就提出并实施的,为的是“让首都市民在没有公害的城市过文明的日子”,“使大众交通工具——无轨电车成为首都平壤的形象”。
。
这样的认识显然与中国官场有很大反差。中国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把无轨电车与“没有公害”联系在一起,更不用说作为城市形象,相反是把无轨电车看作是影响形象的淘汰产品给大部分撤除了。
至于“世界水平的无轨电车生产基地”,更是中国官员做梦也想不到,中国早已把无轨电车排除在新能源车之外,更别提什么“世界水平”“现代化目标”。
孰是孰非?耐人寻味。
这里笔者提醒诸位,不要小看了这段新闻。金正恩搞核武器,只是雕虫小技(充其量就是讨价还价的筹码)。金正恩搞无轨电车,则可能是放大招,比核武器厉害。
从新闻图片上看,朝鲜生产的无轨电车还是老式电车,不稀奇,不足惧。但是金正恩要搞世界水平的无轨电车,很不寻常。
世界先进水平在哪里?目前在德国。
德国西门子公司2012年试制成功装有新式辫子、可自由挂线和离线行驶的混合动力电力货车,时速可达90公里,完全适合高速公路行驶。德国第一条电气化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建设。
朝鲜要搞世界水平的无轨电车,发现和学习德国的先进经验是大概率事件。更可怕的是,朝鲜一旦发现并学习德国经验,有可能后来居上,把德国远远甩在身后。
象电气化公路这样的系统公共工程建设(技术门槛很低),西方民主国家是搞不过朝鲜这样的计划经济国家的,何况人家是金正恩挂帅?
如果真的让朝鲜后来居上独占鳌头,最尴尬的并不是德国,而是中国。
因为电气化道路、自由行电车本是中国2001年的发明“无轨有线自由行电动车系统”(01134033.9),目前已经被德国人占了先,现在又冒出一个更强悍的对手朝鲜金正恩。难不成第一个实现“道路电气化,汽车电动化”的国家将是朝鲜?
这种结果不但会轰动世界,而且将引领世界潮流,这可是惊天动地的正能量(核武器没有这样的效应)。
虽然对中国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头脑顽固却喜欢标榜创新的中国某些官员几乎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世界电动车发展,出现了两条路线,一条就是中国正在坚持的以充电桩、充电电池为代表的电池车,另一条就是以电气化道路挂线行驶的无轨电车。
中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生产的电池车已经世界第一,但是仍然达不到燃油汽车的零头(燃油汽车年产2900多万辆,电池汽车年产70多万辆),杯水车薪。而且在世界上是孤家寡人,没有其它国家跟进,这是一条其它世界汽车巨头早已走过且失败的老路。一旦政府补贴退坡,整个电池车产业将成僵尸产业(特斯拉之类纯属炒作,不成气候),和国外一样。
无轨电车则不一样,节能环保,真正的零污染,物美且价廉。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在生产和使用,现在又有新型自由行电车问世。
只要在公路、高速公路布上线网,理论上所有汽车都可以改装成这种带辫子的电车。挂线、离线完全自动,能跑多远不再取决于车,而是看线网布到哪里,如果全国公路布上线网,那么所有新型电车都可以不用任何燃料直接用电力跑遍全国,完全不象现在的电池车受到里程限制。计量收电费也很方便,只要在车上装一个预付费电表买卡充值就解决问题,不需要建充电站和充电桩。
两种选择;
一个(无轨电车)依托电气化公路,不需要停车充电,特别适合跑长途、自动驾驶,物美价廉,零污染,短期内可普及(5-10年)。
一个(电池汽车)依赖充电桩,需要停车充电,难以跑长途,质次价高,不环保(电池属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普及遥遥无期。
这样比较高下立判,前者是当然的不二之选。只有道路电气化,才能实现汽车电动化。
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预言中国将发展小汽车,家用轿车是明日之星。当时无人相信(刊物虽然发表了此文,却在标题上加了个问号),今天已是不争事实。
笔者同样预言,无轨电车不但是未来之星,而且将是全球霸主,不但会淘汰所有燃油汽车,而且会淘汰所有充电站充电桩,让今天中国正在花大力气建设的充电桩充电站变成废铜烂铁。
但愿习近平能视察无轨电车。
否则只能看金正恩,或德国人,谁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