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分布呈现贫油、少气、多煤的特点,利用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制取天然气、尿素等的传统煤化工,以及通过煤液化、煤气化制取醇醚燃料和烯烃等新型煤化工工艺早已成为当今能源利用研究的热点。然而,煤化工需水量巨大,与生产企业所处地域水资源情况严重失衡,加之近几年来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加大对工业生产废物的排放控管,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已成为废水处理的最终发展趋势。
煤化工废水按其组成可以分为有机废水和含盐废水两类,其中含盐废水处理后期所得到的高浓盐水产物的处理工艺成为实现废水“零排放”的关键。
煤化工浓盐废水一般采用“ 软化+ 高效膜浓缩”技术制得高浓盐废水, 其TDS 质量浓度可达50 000~80 000 mg/L[7]。虽然膜处理过程具有较高的水回收率,但研究发现,一方面若废液中COD 质量分数高于6×10-5,膜表面容易结垢,性能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 废水中盐含量的增大会加重浓差极化现象,且水中Cl-等离子具有腐蚀性,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膜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利用膜浓缩处理煤化工浓盐废水时, 要严格控制出水的COD、TDS、BOD 及氨氮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