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担心的一件事


 

 
我最担心的一件事
曹秀
我参加二次人口普查,对人口比较了解情况,然而有一件事令我担心,这就是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按有关数据报表,中国每天要死亡二三万人,一年要死亡近一千万左右,按这速度,五十年后,中国人还剩多少?
过去有统计,中国每天出生近五万人,每年出生近二千万人,看数字出生的多,实际上有病的数不清。不要被表面有人活了一百岁沾沾自喜,真正的人活不过七八十岁,因此老年问题并不是主要问题。中国的当务之急不是老年问题,而是中国年轻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健康状况,年轻并不健康,而且威胁到未来。老年问题并不是重点,到了年龄,有病的治病,治不好的死,这是无可厚非的,用不着过度费心。而年轻人的健康令人担忧,绝大多数人到了中年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病症,比如谁没吃过烤串,这种烤串类食品卫生极差,严重影响年轻人的健康,尤其是到了中老年时更令人担忧。有人会说有病吃药,可是药到病不除,很多药引起其他并发症。一个治疗咳嗽的药会引起心肝心肺受损,引起肾功能损耗,这些药吃了等于没吃,反而病情更恶化,死的更快。
现在中国人把死亡原因归为癌症,不是这癌就是那癌,难道除了癌症没有其他病菌吗?几十年来,中国医药卫生并不发展,有的已经沦为落后了,现在的人只注重钱财,可惜有命赚钱没命花钱,不能不说是悲哀。有一个数据,中年干部绝大多数人活不过六十岁,不等退休便死了。当然,有人嘲笑他们是被吓死的,这有可能。还有一个六岁小孩子患了牙癌,就是父母怕他吃不到,什么好吃的都给,结果把孩子害了。
 
 
 
 
 
 
20%肿瘤患者死因是"营养不良" 医生建议多吃这个
 
A+A-2018-03-21 07:32:4357.7万北京时间综合
 
 
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这些年来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最大的原因之一,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有20%的肿瘤患者死亡原因是营养不良。
原来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补充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但是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饮食不得当,继而发生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会让患者无法承受各种治疗,直接导致悲剧的发生。
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几乎所有肿瘤患者在患病治疗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恶性肿瘤来了,到底应该怎么吃”?
>>提醒
肿瘤患者应多吃含蛋白质食物
对于癌症,可以说大家都是心存忌惮,甚至是“谈癌色变”,原因在于恶性肿瘤是当前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旦得了恶性肿瘤之后,几乎所有的肿瘤患者都会很纠结日常膳食营养问题:吃多了害怕癌细胞长得快,吃少了担心身体虚弱会禁不起后续的治疗,还有人会想到底是吃肉好,还是吃素好呢?
中国抗癌协会的研究表明,高达2/3的肿瘤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放化疗前已存在体重下降的病人,治疗后的生存期也明显缩短。营养不良随癌症发展而加重,已成为一个很可怕的现象。
其实,肿瘤的特征就是一个莫名的生长,它不会根据身体状况的变化而起起伏伏,或者停止生长。很多病人想着宁可饿着点也要把肿瘤细胞饿死,其实是不现实的。
在正常组织没有营养的情况下最先受不了的是正常细胞,而肿瘤细胞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它仍然可以从其它途径获得营养。所以,给予正常细胞的饮食营养,可以打造一支抗击癌症的军队,只有在自己强大的时候才能把敌人灭了。
代谢异常是肿瘤患者本身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正常人的主要营养来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些都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摄取到。相比而言,癌症患者的代谢就不太一样,他会出现大量消耗葡萄糖、脂肪代谢能力弱等特点,从而导致低热、食欲不振、早饱、恶心等症状,这些都会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
营养均衡是使肿瘤患者治愈的基本要求。专家建议肿瘤患者应该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而且要超出正常人的标准,这是由于代谢、治疗等因素所导致的蛋白质的过度分解让肌体越来越消瘦,免疫力越来越下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减少不熟悉的食物来避免过敏反应。
 
癌症病人因为体质虚弱,往往存在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治疗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对病人的营养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及康复过程中,使病人明确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对病人的营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疾病期间都应该持之以恒。
肿瘤患者饮食调理技巧:
手术后:患者手术后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下降,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佳、口干咽燥、易于感冒、咳嗽痰少等表现,可酌情多吃一些补益气血的食物,如山药、大枣、核桃、莲子、瘦肉、河鱼、鸡蛋及奶制品。
放疗后:放疗期间或放疗后,肺阴大伤,津液耗损,饮食宜选用养阴生津的马蹄、梨、枇杷、藕汁、绿豆、西瓜、杏仁、蜂蜜、绿茶等。
化疗后:化疗期间或化疗后气血两伤,肝肾亏损,饮食宜选用补益肝肾气血的龟、鳖、白木耳、香菇、燕窝、银杏、枸杞子等。(央视财经、羊城晚报)
>>较真
不吃饭就能“饿死肿瘤”吗?
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曾写下8万字的博客记录她的抗癌经历,感动了无数人。她在博客中曾写道,她曾中断了在正规医院的治疗,接受某位神医的“饥饿疗法”导致病情的迅速恶化。其实很多癌症患者都曾也不敢多进食,认为这样就可以“饿死肿瘤”。“不吃饭”就能“饿死肿瘤”吗?“饿死肿瘤”究竟是怎么样的?
 
刘展华介绍,医学上真的有“饿死肿瘤”这一说法,但这个“饿死肿瘤”和老百姓所说的不吃饭“饿死肿瘤”完全不是一回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福克曼博士基于“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血管生成”理论首次提出“饿死肿瘤”假说。2004年,第一个抑制肿瘤血管的药物在美国上市。在肿瘤微创方面,“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即经过血管,将化疗药注入肿瘤内,并阻断相应肝动脉分支,使肝癌缺血坏死、缩小,通俗地说,就是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快线”,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不少患者担心正常饮食会“喂大肿瘤”,增加营养就是把肿瘤养得更加大,从而采取了节食手段。这种方法可行吗?
刘展华解答说,肿瘤本身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会和正常细胞抢夺营养),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到了中晚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进而导致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下降,削弱了机体清除体内突变癌细胞的能力,增加对致癌病毒的敏感性,从而给癌细胞的转移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可以说,肿瘤患者比普通人群更有必要补充营养。
另外,不少肿瘤患者要面临手术和放化疗,这些治疗方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需要患者身体底子好,最好胖一点才容易扛过去,这个“底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营养状况。如果患者刻意少吃饭,会造成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身体无法承受这些严重的副作用,治疗方案就必须推迟或不能足量执行,都会影响最终疗效。
从中医角度来说,饮食是人体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后天水谷的来源,只有进行了合理正确的饮食,机体才能获得水谷滋养,化生气血津液,滋养五脏六腑,维系生命活动,从而和癌症作对抗。
可见,禁食是不能“饿死肿瘤细胞”的。有些患者因为坚持了错误的“通过节食来饿死肿瘤”的观点,导致全身营养状态差,肿瘤进展加快,最后酿成悲剧。(羊城晚报)
>>贴士
肿瘤专家开出终身防癌处方
2017年发布的一份针对中国人的报告指出,47%的男性和28%的女性癌症病例与生活恶习相关。
综合研究表明,从生活方式入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远离癌魔。专家总结梳理出18条防癌“军规”,帮你有效防癌。
 
1.拥抱阳光
维生素D有助预防乳腺癌、肠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癌症。人体内的维生素D“蛰伏”于皮肤,需要充足的紫外线将其激活。每天晒太阳10~15分钟就能获益。最好晒胳膊、后背,不要隔着玻璃晒。需要提醒的是,晒太阳虽好,但不提倡过度暴晒。
2.保持体重
美国癌症协会指出,女性20%的癌症死亡病例与超重或肥胖相关,而男性的这一比例达14%。减去多余的体重可以减少身体生成的雌性激素,对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起到预防作用。
3.每天运动30分钟
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5天,是最好的“防癌神器”。任何运动都能优化性激素的水平,帮女性远离雌激素驱动的癌症,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加拿大研究发现,坚持运动可将卵巢癌风险降低30%。运动还可加速肠道蠕动、促进废物排出,预防结肠癌。
4.彻底戒烟
烟草烟雾抵达肺部前经过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喉咙、食道等都可能癌变。戒烟后15年内,肺癌的发生风险会下降到吸烟前的低水平。不仅自己要戒烟,还要力劝身边人戒烟,因为二手烟也会导致肺癌,还会使宫颈癌的风险升高40%。
5.多做点家务劳动
白领女性或家庭主妇总抱怨自己太忙,没时间锻炼。而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指出,女性的大部分运动量是通过家务劳动实现的,这能使绝经后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30%。
6.测测室内的氡气浓度
美国环保署指出,空气中的无色、放射性氡气是美国人罹患肺癌的第二大凶手。氡污染主要来源于地下岩石和土壤,以及建筑和装修材料,往往楼层越低氡浓度越高。建议大家常对室内氡气浓度进行检测。装修时选择放射性低的装饰材料,少用或不用大理石、花岗石等。家中有地下室或住在低楼层的居民,每天开窗通风半个小时。
7.定期筛查
对付肿瘤,防大于治。多种肿瘤的早期筛查都能降低死亡率。比如,肺癌是发病、死亡均为第一位的肿瘤。每年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能有效发现早期肺癌,并减少死亡。重度吸烟,55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慢性肺部病史、放射线接触史的人群有必要做肺癌早期筛查。再比如,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定期做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筛查大肠癌。如果有肠癌家族史,则应在50岁前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8.有个能“坦诚相对”的朋友
皮肤癌、乳腺癌等癌症都有相应的皮肤变化。以黑色素瘤为例,女性常出现在双腿,男性常长在躯干、头部、颈部。有一个能互相检查的朋友,定期帮彼此察看肌肤,尤其留意后背、头皮上的各种痣、斑点、雀斑等的大小和颜色变化,有助早期发现病变。
9.别忽视慢性疼痛
女性如果长期、反复出现骨盆疼痛、腹胀、尿意强烈等症状,要抓紧看医生,这或许是卵巢癌的信号。如果能在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前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卵巢癌的五年存活率可达90%~95%。
10.高危人群要做基因检测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应尽早做基因检测。比如,如果不接受预防性手术,几乎每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都会在40岁前罹患结肠癌。基因检测还能为更加精细的筛查提供线索,比如,体内存在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接受乳房钼靶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这两项检查相结合,能发现94%的乳腺肿瘤;而单用的话,则只能分别发现40%和77%的肿瘤。
11.少吃精细主食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针对3.8万名女性的研究发现,大量吃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女性,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升高。白面包、意大利面、甜点心等都会令血糖水平飙升,应尽量少吃。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12.少吃熏肉、香肠
一项针对19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熏肉、香肠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升高67%。加工肉制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建议平时少吃。
13.学学猴子的饮食
一些猴子喜欢的水果有防癌功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对6.1万名女性研究发现,每周吃4~6根香蕉可降低54%的肾癌风险。多吃根茎类蔬菜,比如胡萝卜,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常吃橙子能杀死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已被证实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14.常用西红柿做菜吃
西瓜、西红柿、红柚等红色果蔬富含番茄红素。多项研究证明,番茄红素有助预防癌症。
15.发挥大蒜的抗癌功效
大蒜中的大蒜素极具杀菌力,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大蒜要生吃才能更好地发挥抗癌作用,建议每天或隔天吃一次,每次2~3瓣。用于做凉拌菜的大蒜最好捣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碎末。可将蒜泥放10~15分钟,让蒜氨酸与蒜氨酸酶在空气中充分结合,产生大蒜素。
16.坚持补钙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发现,连续4年坚持每日补钙的受试者,在研究结束5年以后,新发结肠息肉的几率减少36%。结肠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补钙不一定非得吃钙片,推荐通过牛奶、酸奶、奶酪等食物来补充。
17.常喝低因咖啡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以上低咖啡因咖啡,可将直肠癌发生率降低52%。咖啡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代谢废物的速度,从而降低患癌风险。
18.聪明地吃烧烤
烧烤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但高温烤制的肉类会产生致癌物杂环胺,建议少吃。如果一定要吃,也可采取措施回避风险:烧烤时离火焰远一些,或者等木炭变成发热的余烬时再开始烤;也可先把肉用微波炉烤到半熟,减少用木炭烤制的时间。(生命时报)
>>注意
这些食品易诱发癌症 尽量少吃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癌症发病因素中饮食习惯的影响越来越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公布的致癌食物黑名单,熏制类、腌制类食物赫然在榜。除了常吃的腊肉、腌菜,看看你都吃了几种致癌食物。
1、油炸食品
食品如果煎炸过焦,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多环芳烃类的分解物)会增加20倍。中式早餐经常吃的油煎饼、油条等,多数使用重复多次的油煎炸,高温下更容易产生多环芳烃分解物,故不宜多吃。
 
2、熏制食品
熏制食品是我国很多省市的特色食物,很多人会自制熏肉,例如腊肉。烟熏烤食物制作过程中,不完全燃烧的木材或燃料,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污染食物,其中很多都是强致癌物。
3、发霉食品
生活中最容易霉变的食品有: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致癌毒素,其中有一种强致癌物黄曲霉素。
4、烧烤食品
都说世上没有一顿烤串解决不了的事,如果不行,那就两顿。无论是北方和南方,天朝子民都喜欢吃烧烤,烤鸭、烤羊肉、烤鹅、烤牛肉、烧猪肉等。经过烧烤的肉类,吃起来味足而且更加鲜嫩。但是,烧烤避免不了食物烤焦的情况,一旦肉类焦糊,就会产生大量的强致癌物苯丙芘。
5、报纸包过的食物
报纸的油墨中含有一种叫多氯联苯的有害物质,它的化学结构和农药差不多,人体储存量达到一定量时会诱发癌症,甚至会引发中毒。(健康时报)
(北京时间综合、央视财经、生命时报、羊城晚报、健康时报)
看你爱看,为你精选。北京时间用户群现已开放,欢迎大家扫小编微信,进群和北京时间核心用户一起聊新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