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地球一小时”是不环保的“环保秀”
所谓“地球一小时”,这个在2007年由澳大利亚悉尼市发起的活动,其最新解释是: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笔者按照这个解释,总以为今年的“地球一小时”应该是3月31日晚20:30-21:30。几天前,在撰写《这智商!粮食日绝食害己、水日断水害人》一文中,我也提到了“地球一小时”仅仅是作秀,还准备在30日写一篇号召抵制“地球一小时”的文章,没想到此次活动比我理解的提前了一天。昨天下午来合肥开会,今天下午还要去另一个地点报到,上午在酒店无所事事,就补上这么一篇吧,希望明年参与“地球一小时”的人明显少于今年。
笔者最早关注该话题还是2007年,当时媒体号称有“100个国家6000个城市的超过15亿人参加”,但我却并不相信真的有这么庞大的群体,昨晚在大合肥滨湖新区散步,没看到该区域在搞这项活动。而昨天中国新闻网《“地球一小时”进入中国10年 背后的争议从没停过》一文,也是比较中立地看待这个问题。
8年前,得知著名影星李冰冰担任“世界一小时”全球形象大使的时候,我曾写下《“地球一小时”属胡闹,李冰冰请别掺乎》一文,明星们开着大排量汽车、住着大别墅,不断地换行头甚至公开穿着昂贵的皮草在舞台上招摇,出门前呼后拥,让她们去做环保形象大使,这是对环保极大的讽刺,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以为这个活动本身并不能减少排放,这种看似很环保的活动,实际上只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作秀”。以下是我8年前阐述的理由,此次略加补充:
首先,“地球一小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一个小时的熄灯期间,全世界的发电设备仍在正常运行,依然在消耗能源。而由于电能无法大规模储存,熄灯只能减少用户的电费,而并不能减少发电的能耗,对环保无任何好处。
有些人会质疑,那下半夜大家都熄灯了,发电、供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据我所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两个手段:一是降低发电能力,具体做法就是将原先的发电能力调低,等早上再慢慢增高;二是鼓励低峰时段用电,如实行该时间段的优惠电价、用蓄能电站调峰等等。
那么,有人又要质疑,这两个手段为什么就不能用于“地球一小时”呢?其实,如果全面实施这样的活动,以上两种手段肯定是要使用的,但作为主要手段的第一个手段而言,其代价就太大了。因为发电厂在瞬间调低发电能力后,能源其实还在消耗,只是稍微少一些,而再想恢复到原先的发电水平,就需要投入重油去助燃,而这个投入代价却是巨大的。因此,发电厂在“地球一小时”当中,损失将是巨大的。
此外,灯熄了,蜡烛是要点的,而点蜡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肯定比开灯要产生得更多。有意思的是,昨天中国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新华社记者就报道了点蜡烛搞活动的新闻:3月24日,河北邢台市经济开发区河会社区居民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当日,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各地举行。
其次,“地球一小时”有可能导致电网的瘫痪。因为在发电机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电网的负荷突然大幅度减小,电流或电压就会急剧上升,电网压力如果超过了电网承受最大值,电器就有可能被烧毁。因此,在用电高峰期大规模集体熄灯而导致电压的瞬间波动,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如果电网对该项活动的参与规模没有一个恰当的预测,甚至会导致电网的瘫痪。庆幸的是,全球没有多少人真正响应这项活动。
针对这个问题,较早参与“地球一小时”的比利时,其供电公司就曾发表过公告:由于无法预知参与此项活动的具体人数,很难拿出万全的应对之策。为此,公司呼吁参与者到活动发起方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官方网站注册,使供电公司尽可能掌握精确数据。该公司还建议参加“地球一小时”的人错开恢复供电时间,以减轻电网负担。
在中国,会有多少参与者事先会去WWF官方注册?几乎是不可能。
再次,“世界一小时”将对社会治安构成危害。如果一个城市能很好地落实“地球一小时”,让这座城市在这一个小时内变得漆黑一片,那将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极佳的作案机会。
最后,“地球一小时”扰乱了社会秩序。一是个人生活秩序被打乱,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最集中时间。
此外,如果马路上不开灯,交通事故就会增多。
其实,追求环保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减少小汽车的行驶,多骑自行车;减少城市的霓虹灯,大家晚上多在家待着,按时休息等等。这些笔者都做得不错。像李冰冰这类崇尚环保的艺人,更应该身体力行,从“少换行头”方面入手,因为“李冰冰们”的这些行头,在生产环节也需要大量的物耗,艺人不断换新衣,仅穿着就比一般民众更能产生二氧化碳。
笔者以为,在“世界粮食日”绝食,在“世界水日”全城断水,以点蜡烛的方式搞“地球一小时”,都是起相反作用的“作秀”,所有环保人士不但不应该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更应该旗帜鲜明地抵制“地球一小时”。(我的公众号为“zhoupengan1”)
新闻链接: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