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加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分析


 一、“一带一路”合作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带来了新要求和新机遇

(一)“一带一路”主要内容
1.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共同打造国际 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 效的运输大通道。为此,我国提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建设框架思路。
“六廊”是指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中国一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与澜湄合作最相关的是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
“六路”是 指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互联互通路网;
“多国”是指选取若千重要国家作为合作重点。
“多港”是指构建若干 海上支点港口。
2. “一带一路”的“五路”。一是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战略互信,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二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三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与相关国家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四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五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青年、媒体、智库等领域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3. “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五通”是打造“五路”的必要前提,是沟通共同体构建的五个核心要素,“五路”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共同奋斗的五大目标。
(二)新合作机制——澜湄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流域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从顶层设计来看,推进澜湄合作是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旨在为促进次区域发展与繁荣、建立互利互惠与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已经得到了湄公河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从内容规划来看,澜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6国睦邻友好关系,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打造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南南合作新典范。从具体路径来看,合作机制筹建工作顺利推进,已确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为优先方向,并将通过首次领导人会议继续加以丰富和深化。
澜湄合作框架概括起来是 “3+5”:“3”即三大支柱,分别是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5”即五个优先方向: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农业和减贫。三大合作支柱与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努力方向完全一致。这是中国与东盟发展目标的主动对接,符合湄公河国家共同需要,契合各国发展战略。
李克强就推动澜湄合作从培育期顺利迈向成长期,打造次区域和南南合作典范提出了五点新建议:第四,提升人力资源合作。
(三)中国投资东盟带来的新机遇
近日,英国著名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中国海外投资指数2017》报告,该报告对中国近年来整体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投资目的地排名变化、6 大产业投资目的地排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报告指出,东盟等新兴市场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其中,新加坡超越美国排名第一;马来西亚跃升至第4 位;泰国排名第18 位;同时,印尼、菲律宾、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也表现出巨大的投资潜力。2015 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排名比较靠前外,其他国家的总排名也显著上升,包括泰国从38位上升至18 位,印尼从44 位上升至26 位,菲律宾从39 位上升至28 位,越南从40 位上升至30 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东盟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在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二、 “一带一路”下开展澜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建议
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的深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开展,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的增加,均离不开教育合作的支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教育方面的合作。
(一)加大双边师资的交流
中国与东盟各国学校的老师交流很重要,这可以了解双边的教学和科研情况。现在,中国越南大学之间的老师交流很多,广西的老师多次到越南参加其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了解了双边教育的发展情况。这方面中国可以分别与东盟各国开展这方面的交流合作,学校可以从大学扩大到中学。
  (二)加大双边留学生的数量
   目前,广西多所大学已经把学生派往东盟国家学习成为常态。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早就指定了3+1的学习方案,派出人数较多的东盟国家有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缅甸等。同时,吸收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在“一带一路”促进下,要加大双边的留学生的数量。
  (三)在东盟国家合作举办学校,尤其是职业教育
大连市在引进英特尔公司举办芯片厂项目时,就同时新办了专门为该芯片厂服务的中专技工学校,专门为该厂提供合格的技工。英特尔公司还为该技工学校提供了一条生产线,其生产的产品就可以供英特尔公司使用。
现在,厦门大学已经在马来西亚开办了分校。该校地处雪兰莪州沙叻丁宜,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西南45公里,坐落在马来西亚联邦行政中心布城和吉隆坡国际机场之间。面积150亩,第一期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学生规模为5000人。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需求,未来学校将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招生比例将按照“三三制”分配,即马来西亚本地生源、中国国内生源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生源各占三分之一。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东盟其他国家。
现在,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比较薄弱。就拿要新建高铁来说,就需要大量的合格技工为其服务。老挝的这方面的学生已经到广西学习。另外,东盟国家学习中文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仅拿柬埔寨为例,西哈努克港特区的发展,扩大了当地的招工量,会说中文的当地青年,比不会的工资要高几挡。
因此,“一带一路”为中国-东盟合作办学校带来的新机遇,仅马来西亚就有很多合作机会。
   (四)加大双边有关官员的培训。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深入,在“一带一路”推动下,很多新知识需要掌握,官员的知识需要更新。中国可以与东盟国家举办多种类型和层次的培训班。现在更新每年就举办了多期东盟国家官员的培训班。
   (五)加大双边企业界人士的培训。
    中国-东盟自贸区,GMS,澜湄合作等合作机制,均包括促进中小企业的合作。但是,中小企业对自贸区的知识,对次区域合作的知识均缺乏或人士不够,中国-东盟国家加大对双边中小企业的培训合作,有很多的机遇。
总之,“一带一路”会不断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让教育合作的平台不断扩大,机会增加。中国-东盟教育界要抓住这些机遇,加强双边的教育合作,不断扩大双边的服务贸易,推动双边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