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啄木郎


 悠长假期,四处游荡(29):

巍山:啄木郎

2018-2-2

我是在巍山期间才知道啄木郎这个地方的。据驴友们热情的介绍,啄木郎是个千年古村,是南诏国唯一的遗留部落,是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是摄影家的天堂。我想象着,啄木郎是一个和我前些日子在安徽歙县去过的阳产村一样的美丽古村。

从巍山古城到啄木郎只有四十多公里,其中到大仓镇的一段是省道,宽敞平整;从大仓到啄木郎,是十八公里的盘山公路,路面平整,急弯多,行驶速度很慢。就这么一段路,要走将近两个小时。啄木郎村隐藏在大山之中。据说当年南诏国被异族打败,一支部落逃到深山之中,借助于险峻而隐蔽的地形才生存下来。

翻过一个山头,远远就看见半山腰的啄木郎村。村子周围的大山,都是光秃秃的,估计是栽种桉树留下的后患。路边还有炼制桉油的炉子,边上堆积着一大堆废弃的树枝树叶,下边的河沟里是黑乎乎的污水。山坡凌乱着一根根去了树叶和树枝的光滑的桉树树干,但愿人们已经意识到栽种桉树的恶果,开始生产转型。

路面一直很好,进入村子的一段却泥泞而狭窄,路两侧杂乱堆放着垃圾;风起的时候,有垃圾袋飘舞起来。村口是一座颜色鲜艳的牌坊,上面大红的匾额上书写着“啄木郎”三个金色大字。进大门的右手有个停车场,停着几辆农用三轮车,还有一辆卡车,没有别的小车,估计我们是今天的第一批游客。

一位衣着整洁的汉子走过来打招呼。我问了问他村子的历史,民族,生产,旅游的情况。他说他们村子全部都是彝族,全部都姓闭,是南诏国的后裔,他们村子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又说他们村子主要生产玉米,收入来源主要是核桃。说着说着,向我推销核桃。说他们村子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到来,游客最喜欢的就是他们的核桃。还说前几天来了好几辆大巴的台湾游客,快把他们村的核桃买完了。又问我们中午在不在村里吃饭,说要吃饭的话先要定下来,他们好杀鸡。说他们这里的土鸡完全原生态。我客客气气跟他应对着。我很想了解一些这里的风俗文化,但他感兴趣的显然不在这里。

向村子中间走去,感觉不是很好。新铺的石板路上,到处是玉米杆和树枝树叶,还有鸡粪、羊粪、牛粪、马粪,甚至狗屎。一侧的坡地上,高高矮矮坐落大大小小的住房,很多人家的猪圈或者牛圈只是用塑料布围着四周。有人家在坡上埋灶杀猪,污水顺着坡道流到下面的大路上。不时有鸡子在路边跳跃,有狗子在路上闲逛。为了抢夺一块骨头,有狗子在路边追逐着。

可能是为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修了道路,还拉起了路灯。顺着有路灯的方向前行,来到村子中央。一排房子的墙上,是一排宣传画,有关于法制建设的,关于发展生产的,还有关于啄木郎的历史的,关于彝族文化的。绘画和文字都不错,我猜想是县里旅游部门或者宣传部门的杰作。

宣传画廊的一侧,似乎是个小卖部,兼农产品收购站。我们走过时,有人热情打招呼,“进来坐坐”。里面是个小小的院子,一侧有个卖小百货的架子,另外一侧就是主人家生活的地方了。院子的角落里,堆着收购来的土豆。有四五个人站在院子里,叽里咕噜说着彝族话,听不懂。他们勉强说出几句汉话,听着也费劲儿。

一个满嘴黄牙的老哥将手里的烟锅递给我,要我抽烟,我婉谢了。我受不了那玩意儿,太呛人。我在跟老乡们聊着民俗和习惯,雨燕退了出来。后来她说,实在受不了那股尿骚味儿。其实可能是牛粪或者马粪的气味儿。在那样的山村里,很多人家的牛圈和马圈就在堂屋的一侧。

出门,迎面走来一位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妇女。显然是在去干活的路上,没有刻意打扮,但那服饰还是够艳丽的了。跟老乡们聊天,说他们是黑彝族,我看不是。黑彝的服饰没有这样艳丽而夸张的。我走到那妇女面前,要求给她拍张照片,那妇女被吓了一条,摇着头摆着手慌忙逃走。引得小卖部门口那几个男人哈哈大笑。又有一个鲜艳服装的女子过来,刚才给我递烟锅的那位黄牙老哥主动帮忙,过去跟那女子嘀咕了几句,她很配合地跟雨燕合了影。

继续前行,看到路边一栋新起大房子。门口一位着汉族服装的女子在喂猪,跟她打声招呼,说可以进去参观。这可能是这个村子最大的房子了,从大门的尺寸就看得出来。不过奇怪的是,进了大门,落脚的地方就是一堆乱石。那石头不是堆在那里的,而是原来就生根在那里的,没有削平。好大一个院子,空落落的,没有树,也没有花。正房的廊柱下靠着一个汉子,我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叽里咕噜回应了几句,坐着没动。他手里拿着个瓶子,似乎是在喝酒。看那样子,显然是个酒晕子。一侧是厢房,廊道上三个小孩在地上打滚,浑身黑乎乎的,脸上也是黑乎乎的鼻涕。

一路走过,很多人家的门口都贴着红色或黄色的小纸条,写着关于什么禁忌的几个字。这东西我以前也有过,一时想不起是什么意思。又不时看到有女人和小孩,手里拎着篓子,里面装着香和纸钱,向村边的山后走去。我拉住一个少年打听,可他眼睛滴溜溜看着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在网上看攻略,说啄木郎村中间有棵神树,是他们每年祭神的地方。还说那里是观看风景最好的地方。倒是看到一个巨大的核桃树,树下还有一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平台,那里也确实是观察整个村庄最好的位置。不过说实在话,看不到什么风景。眼前不过是顺着山坡的一堆黑乎乎的房子,其间还到处穿插着电线杆子和电线,还有很多人家用塑料布围着的牛圈和马圈。我从眼前的一切实在想象不出什么美感。

返回时有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路边一块大石头下,好像有个小水坑;小水坑的一侧,好像有个神龛,里面有香烟缭绕,有烧纸钱的痕迹。这显然与祭祀或者迷信有关,我还没有见过这种情况。附近一户人家,也是新盖的大房子。大门敞开着,我准备进去找人答疑解惑。

喊了一声“有人吗”,有人从门口的厢房走出来。那是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身着黄色的军装,头发乱蓬蓬的,说话也听不清楚。他脸上堆着笑,弓着腰,垂着双手,卑微而热情的样子。正好院子里有个女子,是到这户人家收购农产品的,热情地充当起翻译。男子非常客气,又是端凳子,又是倒茶,又是递烟,不过都被我一一谢绝了。

在翻译的帮助下,我终于解开了刚才的疑惑。他家边上那个水坑,是整个村子的龙脉;边上的神龛,就是水神庙。每年,村里都要在这里祭祀水神,祈求水源丰沛。拎着香和纸钱往山后去的女人和小孩,是去庙里还愿的;一家人在一年里做了“好事”,譬如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儿,或者生病的人痊愈了,都是神庇佑的结果,年底之前要到庙里还愿,表达对神仙的谢意。还有,有的人家门上贴了黄色或者红色的纸条,说明这户人家因为什么事情做了法事,一段时间内忌讳外人进入,所以是谢绝来客登门的意思。与这位老哥的交流,倒是让我长了一些见识。

临走,跟老哥合了个影。老哥还挽留我们吃午饭,我客客气气地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