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们的戊戌!


 

  一 

  时间有时间的力量和面貌。在时间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

  比如,春天一到,草就绿了。那个能让草绿的,是春天的力量,非人力所能及。人只是接受和顺应。

  这个春节里,听到了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是凤凰传奇唱的唐代李白《将进酒》,听的我动容。

  随后,在眼观耳闻的各种文化场景中,你更会发现:这个春天有一种喜人的气象——传统文化的气息越来越浓郁,有昂扬喷薄的力量在弥漫……

  表象即表法。这种种的生发,会有着怎样的时间样貌呢?

   

  一切都有迹可循。

  《诗经》曰“有物有则”,是说万物都有其自身势能发展规律。而中国文化的智慧,也是从探究万物势能发展变化规律开启的。一个真实无伪的饱满的生命,拥有的一定是智慧、功夫和境界,而这些,都需要依靠格物来抵达的。

  “格物”是四书《大学》中儒学八目的根基。并且,不精通格物,就无法践行“天人合一”的智慧。

  那,什么是格物呢?格,《尚书·虞书·益稷谟》曰:“格,穷究也,穷之而得。”《说文》曰:“枝长皃。”喻为事物势能之特质,格物,就是探究万物势能发展变化规律特质的方法,然后顺势而为、胜物而不伤。

  你看,今天人们大谈特谈的科学,不就是在做着异曲同工的事情么?!格物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广为普及,而科学这个名词的出现,还不到三百年!

  虽然“格物”二字耳熟能详,但要有能格物的功夫,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格物是“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可今天的人,精晓格物者,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时下“修身、齐家”之效果满目疮痍的要因之一。

  一个社会,当人们不知道如何修身时,也就罔谈齐家了。最近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颇能反映现况:“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真是一针见血。读起来心好痛!

  不懂格物,而漫谈修身齐家、涉事接人,乃至讲经论典……无异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自欺欺人。而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早就点透了——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先生真是慧目睿见!

  对孟子所说的“自侮”,明代大儒王阳明见地也颇精妙,他说:“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一个人,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整天夸夸其谈,这就是在诽谤自己啊,这种情形对生命的毁损就很严重了。

  此理,你知道吗?

  三 

  很多人的见地,是接不得地儿的,如同冬天落下的雪花,一下来就化了。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王阳明的意思是说,人必须要在事上磨炼,才会对生命有助益。若只是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也不会有进步。那些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执着,是放纵,是沉沦!而这也是情商低的标志之一。

  《尚书·洪范》说“思曰睿,睿作圣。”睿,通微也;见他人之不见,察他人之不察。众人皆以神为神,却不知不神所以神,故百姓日用而不知一一只知浪费钱财是浪费,却不知不能通微才是生命中最大的浪费!

  社会中,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避世潜居、打坐用功、静己自雅、私安示人者,其实都是更深层的沉沦与执着!甚至有的人还拿自己的知见和感受来言语导众,这就是邪见妄成、罪己浊人了。

  要知道,表面上看执着与精进相同,但其实根本不是!因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心性区别:执着是染污的,而精进是清净的!

  禅师说“于事无心,于心无事。”

  问问自己,你的心在哪里?

  有照见的功夫么?又有什么需要照见?!

  四 

  格物是扎扎实实的“知几”功夫,葆有智慧的精细思辨能力,而不是粉底霜。

  当你真正懂得格物并能够践行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真实的生命气象。

  有很多事儿,看上去很美。

  去年,我率十翼书院的门生们,去见学闻名于世的日本欧姆龙集团在京都的一个以残疾人(非智障)为主的企业。在那里,见到的每个残疾人员工,对工作都是极其热爱的,并且,其热情之高,洋溢于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中!每个残疾人,工作时要每天面对四十多种零件的组装(而且经常调换),却可以在六秒钟内找出其中任意一个物件。其精准度之高,令人非常惊讶和感动!

  可是,最后当你知道这是一家闻名世界的生产赌博设备企业的分厂时,眼看着这些精进不懈残疾人,你的心就会一心在痛上——这些员工,工作越敬业,企业做的越好,这个世界因赌博而受到伤害的人们就会越多……对未来生命而言,这不就是背道而驰吗?!

  今天的人,对创业有着狂热的激情,但是,你可否想过:你究竟创的是什么业呢?是善业?还是恶业?南辕北辙的生命岂不是更惨?!

  五 

  格物是对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全面践行。其具体应用,方向有三个维度——即天、地、人。也就是说,天文,地理,人文,中医等等但凡对一切事物势能规律进行探究的行为,都属于格物范畴。

  就天文而言,据史书记载:当年商汤立国,礼伊尹做相,《尚书·君爽》引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是说,伊尹精通天文。

  人们认为天象变化与社会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如此,你才会发现: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对天象变化的关注,最饱含热情的国家之一。诸如“景公谦德,荧惑退行”、“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之类的比比皆是。

  远的不说,前些天,人们对本月初出现的“血月”,众目睽睽,群情广判,以至于网络充满了各种探究抑或悲设。当然,也有很多人问我如何观待?我如是作答:由于时间转换,导致同一天文现象出现时,其势能变化向度,也相应调整。如果,还停留在刻舟求剑的思维中,则无异于自溺溺人。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果不同。

  六 

  知晓了格物的观念基础,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周朝教育会规定启蒙要从“六甲六书”开始,也知道了当年产生诸子百家和中国智慧的沃土养分是什么。

  “六甲六书”中的六书好理解,就是汉字的六种来源方法。那六甲呢?就是六十甲子中的“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为什么要先学会六甲呢?先贤认为它们代表天兵天将,属于天官;天官可以护佑百姓。所以,就把女人怀孕称为“身怀六甲”,希冀天官保佑,腹中的孩子能够顺利生产,并平安一生。

  知道了六甲,就必然会知道六十甲子。于是,对二十四节气和每年的流年太岁便会清楚更多内涵。今天的孩子们,与此是隔绝的。尤其是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会怎样去熟稔和继承呢?

  要知道,不懂时令,对生命而言,绝对是个大障碍!否则,不知时变,如何展示你顺时施宜、顺势而为、胜物而不伤的能力和智慧呢?

  从容的了知和莽撞的巧合,你需要哪种生命状态?!

  七 

  周朝是中国文化、中国智慧的策源时期,其蒙学教育,始于干支,世人始料未及,也许至今未知。

  但在先贤的生命中,天干地支二十二字,字字都具有无量义。它是格物的基本工具之一。那些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诸多系统,也更是羚羊挂角的文化精韵所在——比如中医,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传世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就有特别强调。惜今之医者知之甚少。甚或理知法昧。

  自古以来,人们离不开干支。每个人的出生和每年过年,都对应着一个干支。而且,每个干支的内在势能规律,都是灵灵不昧、历历澄明的。

  若不信,你去看看毛主席晚年的近身之书——宋代大学者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所载的“丙午丁未”篇,也许会有洞开之感。

  八 

  言归正传。

  今年是2018年,岁历戊戌。而戊戌之变,各有其势。

  有宋一代,王安石变法于戊戌……1838年戊戌,林则徐受命禁烟,力挽国人少受身心之害;1898年戊戌,康有为、梁启超之举,世人皆知;1958年戊戌,林则徐电影拍摄,更有人心奔突的大跃进,镌刻在无数人的生命中……

  那,2018年的戊戌呢?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2月19日刊载的一则新闻,让我瞩目:意大利大报“米兰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报道,教宗已同意与中国签署主教任命协议,至于时间点,教廷官员说,“从3月开始,日日都是好日。”

  如果心细,你会发现:与天主教信众有关的两件要事,都发生在戊戌年。除上述之外,1958年(戊戌),湖北武汉的董光清先生,被祝圣为汉口教区主教,也是中国天主教第一个自选自圣的主教。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公元前563年,也是戊戌之岁——那一年,一个伟大的影响世界精神生命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诞生了!

  而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佛教,皆属于涣化人类精神的事业。

  九 

  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公孙丑上》)能够顺势而为是智慧,但更是功夫!

  静观历史,你会发现:戊戌有变革之势能,呼应于教化人心、思想精神变革之事象。而不同时空之戊戌,惟对应不同变化向度而已,且能量守恒。

  2018之戊戌,中国文化蓬勃相映之岁也!文运昌淑,民心渐入煜煜澄明,激浊扬清之中,见慧海洋洋,如冰得涣,熙怡腾面……仲夏亦有精神栋梁之才放光动地,应世而出……

  人生,你做了什么,就一定会留下什么!这是因果,属于自然规律,非宗教独见。

  人生,往往是凭心立事,事随心转,“欲事立,须是心立。”(唐代韩愈)

  此岁,早日生发心中灵明,弃暗住澄,是最饱满的好运!

  《孙子兵法》曰:“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择势而为,智也!”依时相而论,岁逢戊戌,往往精神自恣疾患多发,此亦医者化顽解执之大药嘉期,顺势当大有作为。

  十 

  善恶正邪,跳不出法海洋洋。千言万语,可凝一句:戊戌之岁,最宜从良!

  十一 

  当年洪州双岭玄真禅师问道吾禅师:“那些有神通的菩萨我们看不见也就罢了,但那些没有神通的菩萨,为什么也足迹难寻呢?”道吾禅师说:“只有同道者方知!”(宋代《景德传灯录》卷十)

  朗朗乾坤之下,轻思嫩想,好似无中生有,但绿映须眉,香侵衣袂,亦请自净其意。

  米鸿宾,字贞观,号十翼,独立学者,先秦思想史专家;创有十翼书院、东巴书院、南传书院,复建有辽宁古刹财神寺(300年历史、占地1900亩)。

  秉承中国文化最优良的传承——学际天人,出入古今;究大易,谙经学,精五音,旁涉天文、历法与国史。授课深入浅出,引诗举史,既广大又精微,具现道不离日用之旨,讲席淑世,著述方人。

  海内外出版有:《大易识阶》(中国书籍出版社)、《道在器中——中国文化与传统家具》(故宫出版社),《中国易学标本地——神奇桓仁》(中国画报出版社)、《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岳麓书社)等十余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