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博鳌论坛谈话金融“三原则四两率五措施六领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英国媒体发文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已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4月10日,亚洲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举行,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美中贸易摩擦升温的时间节点,开幕式主旨讲话释放出的信号备受关注。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提到,六项金融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预计到6月30日)落实,年底前还将推出另外五项开放措施,此外,“沪伦通”也将争取在2018年内开通。

易纲表示,下一步,将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

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易纲称,根据习主席所说的落实开放措施“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以下金融领域的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

 

1.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2.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3.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
4.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5.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

6.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易纲表示在今年年底以前,还将推出以下措施:

1.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
2.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
3.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4.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

5.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

 

此外,经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将争取于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易纲表示,此前宣布的各项开放措施均在顺利推进,已经放开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放宽了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对外商投资征信机构实行国民待遇。目前,各部门正在抓紧修改法律法规相关程序,将在上述时间节点前落地实施。为促进金融业开放相关工作顺利实施,还将做好配套措施,在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在放宽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的时候,依然要按照相关法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一视同仁的审慎监管。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易纲博鳌论坛讲话解读:利率汇率市场化与开放并进

 

 

易纲表示:未来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两条轨道应逐渐融合。这意味着,未来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将进一步放松,而基准利率可能不会调整。由此,金融机构应该更多选择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作为存、贷款定价基准;否则,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基差风险。

 

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与汇率时,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过外汇干预”,“未来外汇市场也会运行的更好”。这意味着,无论战和结果如何,不干预将是政策部门对汇率的态度。同时,多次易纲多次提及“利差”,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政策选择中,“利差”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金融开放方面,易纲表示:年内我国还将加快金融开放的步伐,通过放松对银行、非银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提高内地与香港股票互通额度等方式,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

 

1、消除市场对联储可能存在焦虑

对于全球背景下我国的政策选择,易纲表示:“关于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问题,我们在很早前就已经预期到了这种变化,所以已经完全准备好了。”这种对“完全准备好了”的强调和论证,展示了中国政策当局的自信,市场无须为美联储等海外经济体的政策调整而焦虑。

 

2、重新重视利差

在此次发言中,易纲行长多次提及“利差”。易纲表示:“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包括货币市场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中美利差也在舒适的范围内。”如何认识利差的“舒服”区间?从人民币汇率来看,2017年下半年以来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差在0附近小幅波动,折射出升贬值预期相对均衡,在岸与离岸的接近折射出国际资本流动性的相对平衡,这是反映“舒服”的真正尺度。由此,未来人民币汇率将越来越走向成熟市场的“利差”影响波动的柔性模式。

 

3、趋势是两率并轨

 

面对主要发达经济体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中国是否有必要上调基准利率呢?易纲表示:“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其实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

这或许意味着,与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相比,更有可能出现的是更为彻底地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使存贷款利率能够反映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

 

4、贸易战与货币政策选择

谈及中美贸易摩擦时,易纲认为:“中国对美的顺差其实反映的是整个东亚产业链对美的顺差……。美国的投资在增加、储蓄率在下降,经常账户逆差也都会扩大。”此外,“美国在服务贸易有比较优势,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增长很快……”因此,中美贸易失衡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而中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国内的经济形势。易纲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综合考量,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目前外汇市场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银行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过外汇干预。……。我认为未来外汇市场也会运行的更好。”“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无干预”和“认为未来外汇市场也会运行的更好”折射出无论未来贸易摩擦结局如何,在汇率问题上,政策当局更可能采取“Just let it go”的无干预模式。

 

 

文/金盈至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