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篇文章也是谈论关于美国留学生问题的,里面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作为一名美国留学生,第一个目标便应该是学会如何做一个美国人。
要到什么程度呢?走在城市路上碰到报刊亭,随便买一本时尚杂志,一本能看明白十之八九就算是成了。
太傻小编为什么说要成为一个美国人呢?
因为既然你选择美国而不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留学,你就应该去了解这个地方的风情与其他地方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这种差异所造成的结果又是什么。因为更功利地讲,在成立自己的事业以后,想要拓展国际型的业务就必须做一个跨国型人才,因此你就需要清楚地知道跟你打交道的人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喜欢谈论什么样的流行文化,爱看哪一类电视节目,平时参与哪种体育运动。
American Hustle里有一段很经典的故事,Richie想通过贿赂,钓鱼执法抓捕卡姆登市市长Carmine的时候因为行事鲁莽唐突,把情况闹僵。好在Irving Rosenfeld及时用缓住Carmine,然后哄住了他。Carmine说了一句非常经典,“Irving, I’m going back because I like you. I think of you as my friend.” 而做一个美国人,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知道如何跟美国人打交道。
留学生的圈子在美国始终只是弱势文化,如果要想保存自己的文化圈子,就必须懂得如何与主流文化相处,从在日常中交流,到娱乐时分享,再到紧急情况的处理,都必须明白如何周旋,而这些能力来自于经历。
“我不喜欢被当成亚裔美国人(Asian American),我可是百分百的亚洲人,同时也是百分百的美国人。这两个身份在我身上同等重要。”这是安琪接受采访时的开场白。——外语的困境
在大学里,除了最经常问到的“Where are you from?”,更深挖的问题是“How do you identify yourself?” 因为问“你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了解的是这个人的出生生活的地方,他所经历的地域文化,固有的生活方式,以及他最有共鸣的文化背景。就好比人提到纽约就是大苹果国际都市,提到加州就是阳光海滩,提到新英格兰就是大学城。
而问“你对自己的认同是什么?”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度、文化熔炉,大部分人都是从国外移民进入,差异只是在于时间先后。欧洲人在上个世纪甚至更早就到美国了,经过好几代人的同化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已经没有跟第一代移民相似的内心挣扎,而亚洲移民现在正热闹,许多小孩子的背景相当国际化,比如在加拿大上的小学,菲律宾上的国际初中,然后转香港上国际高中,最后大学来美国,这种3年一小搬,5年一大搬的情况,造成每个地方的文化都只是在他们记忆里留下短期的痕迹,并不是长期的文化浸润。所以当你问一个手里拿着三本护照,在全世界2个大洲上过学的人,你来自哪里时,他们无法给你一个简短的名词作为答案。所以“你如何认同自己”是问的是文化共鸣,是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