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富,更要贵
段绍译
物质上的富足不能与精神的高贵等同。不少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富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贵的内涵更深。一个人要有钱,更要让自己变得值钱。一个人有钱只能说明他有钱,他赚钱的方式才能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英国皇室却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了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有一张照片在英国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位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贵族对底层人民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储安平在《英国风采录》中说:“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里,经常有人在点咖啡时多点一杯,服务生就会把多点的单子贴在墙上,这一切似乎已是常规。每当有着装与咖啡厅气氛不协调的人走进店里,说要“墙上的咖啡”时,服务员就会恭敬地为他端上一杯。
这个人喝完之后并不用结账,服务员则会把墙上的咖啡单撕下来一张。原来,这是当地居民向穷人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穷人不必卑躬屈膝、降低尊严,就可以享受咖啡的温暖和美味。
一个人高贵与否,不一定在于经济差距,而在于人的本性。高贵是源自内心的本善担当。贵气就是一种慈悲、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土 豪可以一夜 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正如孔子所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一个心灵高贵的人,在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一个道德高贵的社会,其中的大街小巷都会流露出和谐的温馨;一个气节高贵的民族,一定是一个让人尊崇、膜拜的民族,千万别让富而不贵成为永久的痛。
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的活着、有尊严的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短暂的现实利益背信弃义、不择手段。所以,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而富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贵族精神不是可以用钱买来的。
2011年3月,我的恩师茅于轼教授为我写下一句话:“段绍译,我为你现在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但你应该进一步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处处受人尊敬的绅士。贵族的成员就是绅士或中国君子,其核心部分是尊重他人、克制自己;谈吐文雅、幽默,值得回味;知识渊博、喜欢读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热心追求,虚怀若谷、善于听到别人的意见,并认真思考,学习其中对自己的修养有用的部分。”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从茅老的话中得到一些感悟,并让自己成为一名品质高贵的人。
作者简介:段绍译,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的亲传弟子,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 深圳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九州红娘婚介(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顾问,国际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新浪财经》理财专家,主要研究就业创业、房市股市、民间金融、如何轻松愉快做老板、婚姻家庭及“普通百姓的致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