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岳袒白岩山


 

五律

 
游作忠
 
白岩山
 
 
春深杜宇鸣,
 
纵览动诗情.
 
玳瑁云飘顶,
 
扶疏树上藤.
 
石缠幽径路,
 
花点绿苔亭.
 
千古怀朱子,
 
八闽岳祖名.
 

(原创)白岩山十大景点石碑文

 
 
羊栏床
 
 
白岩山林茂果丰,物类繁富,悬崖峭壁,自古为飞禽走兽乐园。山中尤多山羚羊,夜常群居歇息于此。近代白岩牧羊,短笛信吹,别具诗意。日暮牧归,利用其天然山势截栏,将羊圈集于此,翌日再放山野养。白岩之羊肉,美味可想而知.游客诸君莅临,切勿忘亲尝如此佳肴。
 
 
八闽岳祖
 
 
八闽岳祖系文公朱熹手迹。朱熹,字元晦,亦署晦翁。祖籍宋徽州婺源,生于尤溪。宋高宗绍兴戊辰进士,曾任秘阁修撰等职。继承“二程”学说,为集理学之大成者。自元朝始,历代王朝科举,均采用朱熹《四书集注》,影响极大。 文公为避伪学之禁,数载住闽清林学蒙兄弟处,传道课徒,屡游白岩叹为观止,并书八闽岳祖于其上,然年久漫漶。上世纪末,书法家游作忠依文公手迹,重镌岩上。
 
 
悬鱼洞
 
 
危崖峭壁,如上天手擘嵌之,空中悬一石,状如鱼,亦有鳞翅,长丈许。身倚之,微按以指,辄动摇欲坠不坠,诚造物主之巨灵迹也。历代关乎悬鱼洞之传奇与诗词甚多。清生员詹其恕有诗曰:飞瀑遥看涌碧流,潜鳞疑向洞中浮。任天下羡濠梁乐,纵壑何知涸辙忧。
 
 
白岩寺
 
 
白岩寺座落在莲花峰巨石之上,悬空出世天下奇观,世人亦称莲花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后代屡修。上方福地,殿宇巍然,香火鼎旺,游客登临,殆无虚日。寺侧建有祈梦室,供南柯一枕。寺中楹联多历代名士之作,饶有趣味,遐迩闻名。
 
 
一家仙
 
 
相传闽清三都许玄灵举家修炼于此,白日飞声成仙。许玄灵别旌阳,来白岩鹫岭崖下,修真研碧洞,为除水旱,遨游紫府,虎降受戒,龟伏听经。修真炼汞,一家仙去。后人构室祀之,并建有祈梦室。清邑进士刘焕光撰文述事,“闽山第一家”壁刻犹在。
 
 
白玉泉
 
 
白玉蟾饮泉处。白玉蟾,闽清县人,本姓葛,名长庚,母氏梦食一物如蟾蜍而分娩,别号之。宋嘉定征赴阙下封之为“紫清真人”。有诗文集四十卷传世,工书画,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尤妙梅竹。早年入罗浮山学道,后羽化登仙,不知所终。被崇为南方道教第一人。白玉泉系天然石泉,水质极佳,烹茶品茗,啜之或可成仙矣。
 
 
石镜
 
 
石镜亦称美人镜、仙人镜。雪白皎洁,一方玉镜,佳趣天成。亘古至今,雄踞峭壁,光耀梅邑,白岩之名,缘此而生。百万载经日琢、月蚀、水磨、雨洗、电击、风吹,成此面貌。极具永恒、圣洁之寓意,古往今来爱情传说甚多。宋邑进士葛天民诗云:天启灵兮地献珍,与岁如玉壁千寻。任教尘 翳难侵骨,皎洁长邀皓魄深。
 
 
骆驼峰
 
 
从远古来的一匹巨型骆驼,驮着历史的沉重和时代的嘱托,跋涉在蓝天白云之间。
 
 
龙洞
 
 
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远古人认骆驼岩蜿蜒曲峰为龙身,其头为龙首,不无道理耶。龙洞之名缘此而生。龙洞之口,平地阔约数丈,若犁形,俗呼“犁头厅”,洞窈然而深,直通龙首。洞中有龙泉,古之祷雨者取水其中,不崇朝而雨泽至。白玉蟾题龙洞诗云:山腰后有千年洞,海眼泉无一日干。天下苍生望霖雨,不如龙在此中蟠。
 
 
玳瑁顶
 
 
玳瑁峰盛产各种杜鹃花,故白岩又名“杜鹃山”。玳瑁顶系岳祖之巅,海拔1238米。为白岩观日出最佳景点。东望福州,闽江逶迤于日下,三山五虎白云间。南盼姬岩,群山起伏,明珠璀璨。俯瞰西面,平畴屋舍,炊烟袅袅。北顾延平,沉沉一线穿南北。登“威镇南疆”玳瑁顶,高吟林则徐诗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为我峰”,豪气倍增!
 
 
(游作忠撰写的十块石碑,立在白岩山风景区各景点)

[七律]

 

游作忠

 
八闽岳祖白岩山
 
 
东南第一世称雄,
揽胜名山得古风。
 
踯躅仙君神殿下,
徘徊玳瑁乱花中。
 
近听泉滴谐钟鼓,
远眺山翻起海穹。
 
元晦挥毫留手迹,
江山处处爪留鸿。

[望海潮] 游白岩山

 
 
 
游作忠
 
 
1982年正月初二,与育才、世锋、晓姿、绍勤、海滨等友,初游白岩,时微雨沾衣欲湿,重雾遮人尺外不能相认.忽雨过雾失,诧异惊呼,寻幽探胜,其喜洋洋.乘兴填词一阙,以纪此中佳趣云尔.
 
 
 
 
 
天阶回蜿,踏苔披翠,参差百二峰崖.
 
 
云涌雾笼,水帘雨幕,杜鹃血染山花.
 
 
挥手舞轻纱.
 
 
羊栏问莲姐,胜景堪嘉.
 
 
光霁新晴,雄姿初现,众惊夸.
 
 
 
 
 
 
寻幽浪漫天涯.
 
 
有一壶浊酒,几曲琵琶.
 
 
映雪明镜,驼峰古月,悬鱼洞吐烟霞.
 
 
煮泉沏岩茶.
 
 
抚石思朱子,握管涂鸦.
 
 
也学骑鲸闯浪,尘外觅仙家.

[白岩山]碎锦格对联,又称折枝诗三首

 
游作忠
 
 
1.
 
华岩品下白居易,
 
夷甫才高山巨源.
 
 
 
2.
 
登岩白露忽撩我,
 
出阁山光争向人.
 
 
 
3.
 
山自白岩来脉远,
 
水如泾渭合流难.
 
 
 

白岩寺大门楹联:

 
 
愿化爱河为净土,
 
祈求苦海变莲池.
 
 
梅城游作忠撰书.

白岩寺内大士殿楹联:

 
 
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
 
齐齐齐齐齐戒齐齐齐戒.
 
 
清永阳人撰书.

七绝

 
游作忠
 
 
白岩斜日挂红霞,
 
远眺云烟似紫纱.
 
杂树蝉鸣忽又起,
 
神游百景在天涯.

 

福州白岩山旅游风景区屹立在海拔一千二百三十七点七米福建省闽清县西南边境。

位于闽清三溪的山墩村,远离通衢大道,更远离尘寰闹市。山得名于山巅上几块色白如霜的巨石,它们是白岩山的标志,同时也是白岩山性情的写照。白岩山多石,或雄奇或峭拔或灵秀,云蒸霞蔚,晨昏万状。至于春花夏草、秋霜冬雪,则都是山峦朴美的衣装。有了这份衣装的衬托,那时隐时现、时刚时柔的石头便沾了几分世态人情,也就有了让人亲近的念想。到白岩山不能不看石头。唯众石皆默,众石且倔,总是远远地避开人群、避开尘闹,同时也避开是非。不费几分辛苦,不流几身汗水,就近不得它们身旁,自然也无缘得识窍石的真颜。

 
 
  访石之路,蜿蜒绵长;访石之路,充满艰辛也充满了探幽的乐趣。走着走着,额头上汗水涔涔,两腿开始发颤。正踌躇间,一仰首、一顾盼,什么时候石们已然悄悄来到近旁。它们有的当道袒胸酣睡,旁若无人;有的隔涧相峙,似在纹枰对弈;有的探身峭崖,作一脸惊险状;有的息影草丛,过几分隐士瘾;有的干脆扯一片云雾,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任你千呼万唤,也不肯轻易露脸……
 
 
  都说石是山之骨。倘没有石头,山便挺不起脊梁;倘没有石头,山便少了个性。大约还是这些石头吧,让当地的文人士子们发现了白岩山并倾情于白岩山。他们携杖登山,感怀赋诗,借石头抒发心中的不平。有人还以石为庐,在这里读书、祈梦。千百年来,寂寂白岩山,寄寓着他们无数的期盼和想望。据说朱熹来过白岩山,不仅来过,而且还手书了“八闽岳祖”四个字勒于石上。朱熹的手迹今已不觅,如今镌刻于岩壁上的只是后人的集字。当年在交通十分不便的状况下,朱老夫子是怎么寻找到进山之路,又是怎样登上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白岩山的,史籍无考。而这位早已阅过无数名山大川的一代大儒又何以将岳祖之誉冠于白岩山,也不得其详。
 
 
  我不知道朱熹在白岩山究竟看到了什么,但不论是谁,只要上得山来,看到白岩寺,看到莲花峰,都会发出一声轻轻的赞叹。这里除了高可接天的莲花峰,万峰尽皆下伏。从白岩寺俯瞰,冈峦连绵,江水一线,数十里风烟尽收眼底。无边的翠色便铺染在这层层叠叠的千米山坡上,如同一幅山水长轴。
 
 
  白岩寺建在莲花峰的一块巨石上。寺旁就是一道深长且峻峭的裂谷,令人望之惊心。悬崖上欹生的松树,涂抹着险怖的风景。寺不大,但古意盎然。白岩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经历代精心维修,因此得以保持原貌。岁月风雨剥蚀着山墙,却将一种人世沧桑刻写在高崖之上。
 
 
  白岩寺的背景是莲花峰,也是白岩山的主峰。而这座山峰其实就是几块团团簇拥着的白色大石头。倘若将巨石彼此分开,它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够得上顶天立地,但它们却紧紧地依靠在一起,你搀扶着我的腰,我撑持着你的背。谁也不肯踩着别人的肩膀出人头地,谁也不愿拉下同伴的脚步占据先机。狂风吹不折它们,巨雷劈不散它们,大雪压不垮它们,严霜冻不裂它们。这些石头的巨人们就这样手臂挽着手臂,身子抵着身子,面对阔大的苍穹,迎着浩荡的天风,共同组成了一幅众石擎天图。
 
 
  一千年前的朱老夫子是因为看到这群石头而引发“八闽岳祖”之慨吗?谁也不知道。都说白岩山最美丽的季节是阳春三月,那时,满山遍野的杜鹃绽放。火红的杜鹃花一直开到白岩寺,开到莲花峰下,环绕着这群白色的巨岩,燃烧一片热情。白岩山其实并不寂寞。

白岩山的石帽山群尽皆是悬崖峭壁、层峦迭嶂、雄峻秀拔、绝壁千仞、怪石嶙峋、巉秀耸拨。山群之壮、石林之奇、自然景观之多确属罕见有“百景岩”之称,难怪古人称之为“闽山第一”。白岩山的风光景色早己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碑刻。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游览白岩山后誉之为“八闽岳祖” 。

 
 
白岩山是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山上的一百零八景景景都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顺着山间通幽的南宋古径,如悠忽一线羊肠,紧紧盘着石崖,融进了一片深黛和墨绿之中,使人感到一种古老、庄重之美。行至山腰,来到了距今己有千年历史的唐代山林古寺——白岩寺,白岩寺飘飘逸逸地镶在一块形似莲花的山岩之中,向前眺望,群山重叠,象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寺庙背后五老峰的自然景观绮丽多姿,游目聘怀,流连忘返。寺内有副对联极为有趣:“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斋斋斋斋斋戒斋斋斋戒”。骆驼峰就象一匹驮着沉重货物,昂首阔步的活骆驼。“白玉泉”为宋代诗人白玉蟾游岩时得泉而名,洞中水质纯洁,流水潺潺,终年不息。龙洞是白岩山的重要景点,观龙洞要经过惊险的悬崖峭壁。拾级而上是仅容一人侧身可进的洞门,洞内龙泉清甜,寒气袭人,进了洞可登上有七层之多的洞穴,别有洞天。“风动石”如累卵之危,险象环生;“一家仙”殿建于清光绪年间,供香客祈梦,称之为“神仙第一家”。白岩山的植物有珍稀的红豆杉、罕见的四方竹。
 
 
“达摩殿”是十九世纪中国九大禅林方丈之一古月禅师的纪念遗殿。南蛇出洞赶青蛙,是白岩山所独有的自然景观,南蛇想吃洞口的蛙,而机灵的青蛙,腾空跳下悬崖数里多远的田间躲起来,其形态非常神似。瞥见如屏似镜的绝壁“美人镜”就象仙人把一面镜子嵌在峭璧的岩巅。你若不畏艰险,可以登上白岩山的顶峰,让你感觉身在云端,飘飘欲仙;俯瞰脚下,百里山川景物尽收眼底。闽水索带,群山纠纷,峰峦苍翠,如绿波粼粼,如龙走蛇行。玳瑁山顶是白岩山的最高峰,山高路险,是观日出的好地方。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霞光万道,阳光下,群山层峦叠嶂,气势之雄,那壮观的奇景,会让你终生难忘。
 
 
白岩山景,清丽隽秀而又不乏磅礴之气;古老厚重而又不乏勃勃生机。攀登之后细细品味,它有一种超凡脱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