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not yet
喻建国
美国有一所小学在考试以后对不及格的学生给予的评价不是“不及格”,而是“not yet”,意思是“还没有”,就是说现在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意味着将会达到目标要求。它给不及格学生的评价不是冠以失败,而是鼓励他继续向目标前进。
一个“不及格”确定了一个认定,是不可改变的;一个“not yet”,是一个鼓励,要你加油,要你继续,要你努力改变。
这对自己的学习是一个启发,不要以为自己学不会,当自己学习某一项科目虽经一个时期的努力仍不能过关时,千万不要给自己冠以“不及格”,“学不好”,应该只是说一声“还没有”,“继续行”。一个“不及格”,可能就封死了一条通向学习成功的路,而一个“还没有”或是“继续行”,就开辟了一条通向学习成功的大道。
这对自己子女的学习也是一个启发,不要以为自己的子女学不会,当自己的子女学习某一项科目虽经一个时期的努力仍不能过关时,千万不要去封死他们继续努力的道路,如果你开了这样的一个口,说一声“不及格”,那就是封死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道路,你应该满怀鼓励之情,说一声“还没有”或是“继续行”。
纵观世界上很多成功者,有很多人在起先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方面是迟钝者,在很多阶段性考核的时候,他们是“不及格”,只是他们没有被“不及格”所打蒙,他们心中怀着“还没有”和“继续行”,依然在路上,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他们最终成功了。那些原先在很多阶段性考核时获得“及格”的人们很可能早已离开这条道路,他们在这条路上成功的可能早已不见。
世界上有很多学习成功的目标设立在各种不同的方位,一个人只要认准了其中的一个方位,一直向着这个方位迈进,不管行进的速度是如何缓慢,只要持之以恒,你通过不断接近目标,最后一定会达到目标。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你总是处于“还没有”与“继续行”,只在达到目标时,你才达标了,你才成功了。
很多人的思维是固定式思维,在向着目标前进时,他的念头停留在我要尽快达标,否则我就是不可能达标者;如果和我一起向目标前进的人先到达目标了,那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刺激和威胁,甚至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如果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仍旧不能达标,我会觉得自己不具备这方面才能,我将放弃继续行。
如果让自己掌握了成长型思维,在向着目标前进时,我会充满这样的念头:我一定会达到我的目标,这是绝对的;在每一次阶段性的审核自己的进步状况时,任何一次不及格对我来讲只是“还没有”的意思,只是“继续行”的鼓励;只要我继续行,我就一定会达标,我就一定会成功;当和我一起向目标前进的人先到达目标了,我将受到极大的鼓励,既然他行,我也肯定会行,必将激活我更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