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相融相和的音响


人类相融相和的音响
喻建国
D小调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作品第125),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9年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其中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又被人们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合唱部分的词作是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这部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几十年来我每听此交响曲都会有一种激动,近几年来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出现在许多人类的重要活动中,我突然有一种感悟喷薄而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人类融合的音响,是人类融合的号角,是人类融合的音响写照。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首演于182457日,地点是维也纳的凯伦特纳托尔剧院。我第一次聆听这首交响曲大约是在1952年,聆听的地点是小六姐的家,小六姐是我的同学王立德的六姐。小六姐的家就是我同学的家。突出小六姐,就是突出小六姐在我和我的弟弟心中的地位。当时听过这首交响曲使自己十分震撼。66年来,我曾经多次聆听这首交响曲,当然全不是乐队在音乐厅中的直接演奏。但是这首交响曲的深刻意义却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发酵和升腾。
这首交响曲需要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演员与重唱演员的通力合作,整首交响曲的哲理性需要睿智的解读和阐述,人类寻求自由与和谐的不屈不挠奋力的意志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类最后获得的胜利充溢在人类共同的欢乐以及相融相和中,人类团结友爱的感人画面与交响曲的音响同在,荡漾在环宇的时空中。
我常常在聆听这首交响曲后问自己,我该做什么?我不该做什么?听完整首交响曲需要整整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们自然会触及人类一生会遭遇的一切,你不需要听别人去做出什么解释,你只需自己在交响曲的音响中自己去体会。听人解释必定会误入歧途,因为那是解释者的体会,而你需要的应该是自己的体会。
从曲式上来分析,整首交响曲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子,庞大的诙谐曲式;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子,不规则的变奏曲式;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4/4拍子,在主题“欢乐颂”开始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并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整个乐章的核心是合唱“欢乐颂”的主题,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宏浩的意愿与慧思全部融于其间。
贝多芬将第九交响曲献给人类已经快近二百年了,人类对这首交响曲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加深。人类在这二百年又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融合有了揭示性的认识,整个人类不分人种,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应该融合于共同的欢乐以及相融相和的时空中,普天下人类团结友爱的画面将接二连三地一幅一幅不断展示,人类争取相融相和的音响将会响彻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