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甘肃折达公路事件点两个大赞
最近的折达公路事件,在全国沸沸扬扬,甘肃问题又一次成为全国舆论的热点。尽管折达公路事件是一个严重的腐败事件,但其中还是有两个亮点,值得大赞。一个是中央电视台,无情曝光,需要大赞;一个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直面问题,快速反应处理,值得大赞。
折达公路事件过程回顾:
折达公路起点位于临夏折桥,接临夏市滨河路及国道213线,经河滩乡、永靖县城刘家峡镇、太极镇古城、盐锅峡镇,终点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接国道109线。路线全长77.076公里,其中,临夏州境内74.976公里,全线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时速分段采用40公里和60公里。2008年11月18日,折达公路在永靖县刘家峡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8月,考勒隧道开工建设,2013年12月交工投入运营。
2018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对折达公路考勒隧道质量等有关问题曝光,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内原设计中“双层钢筋”,施工后变成了“单层钢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曾要求对该隧道封路进行加固整修,计划2017年11月28日完成整改。但经调查,该隧道“整改”措施只是刷了涂料。
根据媒体报道的问题,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立即启动问责程序,严肃问责,从速从严、坚决彻底整改。4月2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照媒体曝光的四个关键问题,逐项研究了整改和调查处理措施。
甘肃省委认为,公路2008年开始修建,2013年投入运行,发现质量问题后不认真整改,施工方、业主方、管理方层层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特别是记者采访时,相关部门干部的衙门作风、官僚作派令人震惊和气愤。发生“折达公路”这样严重的问题,反映出甘肃省一些地方、部门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还不够强,政风、作风方面的顽症痼疾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党和国家事业履职尽责还不到位,必须高度重视、坚决整改。
甘肃省委强调,要坚决、彻底、迅速整改“折达公路”问题,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尽快组织专家对考勒隧道、“折达公路”质量进行评估,拿出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同时建立动态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整改进展,接受新闻媒体和各方面监督。要严肃追责问责,责成省政府组成问题调查暨整改工作组,会同省监委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既要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又要深挖问题根源,发现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是谁的责任就追究谁的责任,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坚决零容忍查处。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对已建和在建公路、桥梁、隧道等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迅速开展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专项整治,逐一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每一项工程成为放心工程。
甘肃省委要求,要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把“折达公路”问题作为反面案例,作为整治作风顽疾的突破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集中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作风问题,严肃处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反面典型,全面改进各级机关和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真正把公权力用在为民服务上、用在正确履职尽责上,在全省上下形成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我对折达公路事件的几点看法:
看法一:展现了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的新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败,甘肃官场大地震。同时,结合反腐败,中央也为甘肃配备了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这次折达事件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甘肃在进步。因为在过去,面对甘肃一些被曝光的问题,有关领导不仅不重视,反而多方包庇。不仅干坏事的人没有受到惩罚,反倒是干好事的受到打击报复。一些记者因为曝光黑恶事件,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坐了监狱,受到残酷虐待。而今天,我们看到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工作作风,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这里,我们也为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快速反应决策点赞,为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干练务实作风点赞,为甘肃省委省政府敢于直面问题的担当意识点赞。
看法二: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落后地区发展所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看法三:精神的贫困是更可怕的贫困,甘肃发展,更需要重点解决好精神贫困问题。甘肃落后,是一个历史积累的结果,绝非一日之功。甘肃发展,一方面要解决好物质贫困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好精神贫困问题。这种精神贫困不仅存在在贫困群体身上,而且在各级干部身上或多或少或严重存在。在干部身上,这种精神贫困的具体表现就是“私”字当头,没有担当意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遇事互相推诿扯皮等。由于历史的积累,这种精神贫困成了一部分干部身上的精神顽疾,要治好这些精神顽疾,需要下很大的力气。甘肃发展,需要对各级干部的作风和精神顽疾做全面手术,需要进行彻底治疗。目前,根据甘肃省委要求,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省委要求要把“折达公路”问题作为反面案例,作为整治作风顽疾和精神顽疾的突破点,
看法四:要高度重视媒体的监督。这次折达公路事件,充分显示了媒体监督的力量,这是中央媒体对甘肃发展另一种形式的支援,是比物质支援更有力的支援,我们也要为中央电视台点赞,也要为大力弘扬正气的记者点赞。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媒体的监督作用,尤其针对落后地区,媒体更要发挥好监督作用,更要加大监督力度,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更多真实信息,要让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得到更多的曝光,要让那些干亏心事的人更多一些担惊受怕。正义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1964年10月25日生,中共党员,甘肃靖远人;曾先后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现为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教授,智库工作站副主任,兼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发展、经济理论和三农问题等方面。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