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挑战影响盈利,美团能否带领摩拜走向胜利?


 进入5月以来,被美团收购后的摩拜可是有点“忙”。

5月4日,摩拜宣布在洛阳等6座二线城市上线免押金功能;

22日,摩拜宣布将在6月初进军印度市场,并在18个月内覆盖10-12个城市;

23日,新特汽车宣布,将在10月交付摩拜A0款共享汽车。

一连串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完成对摩拜的收购时,王兴曾说:“美团收购摩拜之后,短期内不考虑摩拜的盈利问题,长期再实现盈利。”然而,一系列的举措能够让摩拜盈利吗?

从摩拜业务板块构成来看,未来几个月内可能会形成单车为主,汽车为辅的构成,根据这个特点,笔者总结摩拜将会面临3大困局。

封面.jpg

困局一:政府对共享行业企业的监管日趋严格

为了解决共享单车放置存在投放和停放无序等问题,各地政府相继在实施禁投令,这一政策让单车投放的总量、区域投放量以及停放的秩序等受到了严格控制,特别是在共享单车使用人数较多的一线城市尤为突出,这就会给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造成影响,摩拜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也会受到约束。

同时,面对共享单车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攀升,以北京为代表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对共享单车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不断进行监督检测,今年4月,摩拜单车在抽检时就被央视曝出不合格,从而被要求整改,这对于企业来说,在车身安全性方面的成本势必增加,也会给盈利带来一定负担。

困局二:单车业务难有新突破

经过群雄混战时代后,摩拜和OFO脱颖而出,成为单车市场的两个巨人,争斗多年。如今,摩拜面对OFO似乎开始落入下风了。

3.jpg

就拿免押金来说,得益于芝麻信用的OFO在今年3月就已经覆盖25个城市,其中不乏杭州、武汉这样的重要城市,而摩拜的6座,显然远远落后。同时,在市场开拓方面,摩拜6月才会进军印度市场,而OFO在年初就已经抢滩登陆,占得了先机。除了OFO外,哈罗单车的迅速崛起,会给摩拜带来更多麻烦。这种麻烦带来的结果我们可以从APP中找到一些答案。据权威机构艾瑞指数提供的数据,OFO和摩拜4月月独立设备数(即该月使用过该APP的设备总数,单个设备重复使用不重复统计)降幅分别为2.3%和6.8%,哈罗单车则增加14.7%,此消彼长之间,冷暖自知。

困局三:共享汽车发展空间受限

摩拜入局共享汽车,笔者并不看好。一个是共享汽车本身存在局限性,另一个业内的很多企业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

先来说共享汽车本身的问题。与单车不同,共享汽车其实有着很大限制。

盈利速度慢是最根本的问题。共享汽车的运营成本极高,车辆的购置、保养维护、修理等,全部都要算在当中。同事,据估计,一辆共享汽车即便维持60%到70%的小时出租率,也要3到5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但在现实生活中,达到这一比例的情况相对比较少。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来避免长期无法回本对资金链的冲击。

4.jpg

共享汽车作为重资产,也牵扯到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出了安全事故的追责、车辆损坏的赔偿、车辆维护保养等,都对共享汽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限制。

此外,用户群受限也是发展的一大问题。虽然可以比共享单车更快,但共享汽车的押金金额较高,而且使用费用相对昂贵,停车费用结算存在难题,对于驾驶人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必须持有驾照、驾驶技术熟练等),都限制了很多用户的使用。

时至今日,共享汽车行业其实也经过了优胜劣汰的过程,一些企业在业内已经比较成熟,也得到了很多用户的品牌认同、安全认可,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以途歌为例,相对摩拜来说共享车型非常丰富,既包括奥迪、宝马这样相对高端车型,也有smart、雪铁龙、标志这样的平民车型,还有JEEP等SUV,优势非常明显。然而,摩拜如果想和这样的企业竞争,大量抢占市场份额,想办法研发新车型、提升用户体验、打造自己的特色等,一旦这样,成本必然会不断攀升,而盈利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笔者为什么不看好摩拜共享汽车的原因。

总的来说,摩拜的这种共享经济模式,想要短期内迅速盈利,确实比较困难,但长远来说,这种模式应该被看好,除了经济利益外,它也将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