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减的金额越大,满减力度就越大吗?
满100元减50元,等于5折吗?
满减门槛是通过平均客单价确定吗?
满减力度大,排名就一定会提升吗?
估计绝大多数老板的回答都是错的,甚至还有一些老板对这些概念都是一知半解。那咱们就跟着三牦牛运营总监杨帆看看,外卖最常见的玩法——满减,到底有哪些套路和误区。
误区1——满减金额越大,力度就越大吗?
举个例子:满10减5和满30减10,哪个满减的力度更大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谁减的金额越大,力度越大。而是以折扣力度为标准,谁的折扣力度越大,谁的满减活动就越大。
第一个活动虽然只减了5元,但是折扣力度是50%。而第二个活动减了10元,比第一个活动减的金额要多,但是折扣力度为10/30≈33%。所以,第一个满减活动的力度更大。
误区2——满100减50元等于5折吗?
实际上用户享受到的折扣并不一定就是5折,当用户购买100元的产品时,刚好是五折,这是用户能享受的最大折扣。
但是当用户消费199元时,没有达到第二挡满减,只能走第一个档满减——减50元。用户实际享受到的折扣是75折。所以用户享受到的折扣只会在5折和7.5折之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用户到底能享受到多少折扣,除了满减设置,还取决于一个更关键的因素——产品定价。
价格调整能让我们的折扣力度看起来很大,但是实际上用户却无法享受到最高的折扣。
举个例子:商家设置了两档满减,第一档为满16减15元,第二档为满36减20元。
当用户单点一个土豆焖排骨时,价格为31元,没有达到第二档满减,只能走第一档满16减15。所以菜品实际收入为31减15等于16元。(为了便于理解,没有将平台服务费和餐盒费算入其中。)
但是当用户点了土豆焖排骨(31元)再加一份薯条(5元)时,刚好满36减20元。这时,商家的实际收入为36减20元等于16元。
看到什么问题?
后面一种点餐方式虽然比前面的客单价更高,但是商家收入却是一样的。更严重的是,第二种点餐方式多一份薯条,商家成本更高、利润更低。
客单价高了,利润却低了。很明显这种满减设置方式是有问题的。
满减设置非常考验商家的计算能力,在做满减和定价设置时,一定要做好成本测算,并尝试点餐反复检查,避免出现订单亏损。
误区3——满减是根据平均客单价来设置吗?
有很多文章和培训会告诉我们,用平均客单价来定满减。但是用平均客单价来定满减会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平均客单价不足以代表不同消费层次客户的消费水平。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两种客户,第一种客单价为20元,第二种客单价为80元,那平均客单价为50元。
那如果我们以50元做为满减设置的标准,对于20元客单价的客户而言,优惠门槛太高,享受不到他就不会下单。而对于100元客单价的客户,优惠的吸引力又不大,也会到导致用户放弃点餐。
所以,平均客单价不能解决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点餐需求。
建议是用客单价分布作为满减设置的参考标准,它能很好地体现不同消费水平的价格分布,我们可以用分布最密集的、占比最高的客单价作为满减门槛。客单价分布在平台都能查看到。
误区4——满减力度大,排名就一定会提升吗?
其实满减力度很大,排名也不定会有提升。原因如下:
首先,排名除了跟满减力度有关,还与门店的营业额、评价等有关系。满减只是众多影响排名因素中的一个。就算满减力度很大,其他因素没有提升,排名也不会提升。
其次,满减力度的大小是以用户真正能享受到的满减力度为标准的。
比如设置满100减30元,但是门店是做快餐的,平均客单价在30元左右,用户基本上不可能点到100元,这个满减力度再大也没什么作用。
再比如,设置满5减5。但是用户点一份餐下来,实际支付最少20元,他能享受到的折扣力度也就是满20减5。平台只会认为你的满减力度是满20减5元,而不是满5减5元。
这种虚假满减对转化率提升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于门店排名加权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外卖的确市场广阔,各种玩法看似简单,当真要做好,还需要老板们好好下一番功夫。别的不说,就这一个“满减”,很多精于账目的老板也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