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 为何还受制于人


中国是专利大国!中国2017年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1万件,同比增长12.5%,排名跃居全球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尽管近年来中国的专利申请数呈现井喷,但是,即使在成为百万专利申请大国后,中国离科技强国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在百万申请量的背后,不能掩盖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短板:专利申请多,授权少;专利申请多,运用少;专利国内申请多,国外申请少;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权多,创新意义小等等。从国内法院每年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来看,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多,而专利侵权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就说明专利申请数量尽管最多,但授权比例最低,进入商业化运用更少。不可否认,我们的专利含金量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离知识产权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迎评估、拿课题、结项目、评职称的专利申请现象仍然存在,授权前实报实销型或类别定额资助型专利资助都会诱发道德风险和内部人问题。而且,近两几来对海外项目和海外人才的渴望,也诱导了大量以出国拿资格、回国拿资金的现象,盯准资助而不是以项目收益为目标的申请,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

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中国存在“专利数量与质量不协调的问题”,高质量的核心技术专利数量不多,专利的布局也不合理。地方政府以财政刺激专利数量增长,也导致大量所谓垃圾专利的产生。

专利的数量并不意味着你的科技水平高低,科技驱动力主要来自高精尖专利,如芯片、发动机、人工智能、空间探测、新材料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甚至会对国家安全和民族生死存亡有巨大影响。

“中兴事件”又一次提醒我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不可否认,我国要实现从“专利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道路还很长。(文/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