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昨天,笔者的社交圈突然被“王菊”刷屏。
相信许多人也经历了和笔者一样的事情。了解之后发现是一位“土黑范儿”的小姐姐王菊参加了腾讯视频自制节目《创造101》,由于长相和身材不符合大众眼中的“美女”标准而引发了“全网黑王菊”的风潮。
但当节目到第三期,王菊却突然开始爆红,全网黑的趋势也转为了全网pick王菊。王菊粉们自称“陶渊明”和“沈眉庄”,而如笔者一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王菊包围的群体被称为“菊外人”。粉丝们使出十八般武艺给王菊造势拉票,各种大V营销号也开始疯狂推送与“王菊”有关的信息。使得这个“在淘汰边缘试探”的选手成功逆袭,甚至带动了节目收视率的大幅增长。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这火热的“菊”面不只是粉丝造就的,背后的新媒体营销手段与逻辑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力量。
在这一事件中,粉丝拉票可谓各出奇招,甚至诞生了诸如“菊话宝典”之类的“语系”。
在核心粉丝强大的力量之下,“给王菊投票”突破了各种壁垒。哪怕你不知道谁是王菊,都会被她的投票信息包围,从而达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营销裂变”的惊人效果。
就连“菊黑”也抵不住这波力量。
在营销和粉丝的助力之下,王菊的各种表情包在网络上疯传。在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最能将人们复杂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已经成为互联网中交流的必备手段。
王菊的表情包融洗脑、励志、土味元素为一体,大大提升了人们的传播欲望。
在王菊事件中,还体现出了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当女团的标准被定义成满屏的软妹子,都按清纯校园风标准出现的时候,其实就是同质化严重的体现。而王菊就是差异化的代表,给了人们不一样的选择权利。
在互联网中,类似的案例随处可见。在智能机市场处于爆发期之时,同质化现象严重,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定位。例如小米主打性价比和米粉文化,oppo和vivo主打音乐拍照功能等。
这场全民网络狂欢给王菊和节目带去了许多实际利益。目前已经有3家品牌邀请王菊成为广告主角,《创造101》也因王菊吸引到了更多流量。不论这是一场审“丑”狂欢还是契合互联网营销规律的必然,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逃脱营销力量之下信息洪流的“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