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99%的人都理解错了


 

是药三分毒?99%的人都理解错了

为什么大家都说药有三分毒呢?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究竟起源于何处?这其中的指的又是什么?既然是药三分毒,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吃药这件事呢?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

在古代,人们习惯用来表示多数。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缄其口。所以,古人常说是药三分毒,而不说是药四分毒或者是药五分毒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追溯其根源却无从查证,后人推测其理论出处为两千年前,成书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何谓
   
广义认为,第一,古人将药与毒并列,认为药即毒,毒即药,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第二,古人认为指药物的偏性,常用药物来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第三,古人用毒性来表示药物作用的强弱。
   
到了现代,人们对是药三分毒的理解逐渐偏于狭义。现代药理学理论认为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放在今天,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凡是药物都具有毒副作用。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亦能致病,都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其发生的严重程度可能表现不一。

  不随便而非不能吃药

  源于对是药三分毒产生的恐惧感,有些人生病后不敢吃药,选择拖延的方法,让身体自我调整,可往往会耽误治疗时机,小病拖成大病,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是药三分毒不是告诉我们,药物有不能吃药,而是不随便吃药。

温馨提示
这些方法有助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科学选择和服用药物,不随便吃药,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
患者就诊时,需要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对哪些药物成分过敏,以避免开具含此类药物成分的药物。
  
应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如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尽量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
2
很多患者患有不止一种疾病,有些人甚至需要服用七八种以上的药物。
  
大多数药物需经肝药酶的代谢,药物同时服用往往会发生相互作用,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除非医生特殊交代需同服的药物外,其他药品应尽量单独服用,西药和中药间尽量间隔半小时以上。尽量选择缓、控释制剂,一般每天仅需服用1次,可大大提高依从率。

3
吃药前,必须看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
  
对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较多,注意事项较多的药品,吃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服药,并注意观察。一般来说,大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体可耐受,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适应,症状会自然减轻。如身体耐受不了,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寻求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