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究竟是要静下来还是动起来?


 中国社会究竟是要静下来还是动起来?

-----一位留日的学生回武汉市对我说出了自己发现日本竞争力的观点!

汪华斌

昨天一位朋友介绍一位回武汉市创业的留日学生,他说他依然还是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创业;所以自己的创业主题还是叫中国人动起来,因为自己设计如何从动起来的中国人那里获利而已。我说这倒是紧密结合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国情,因为只有叫中国人动起来才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位年轻的朋友说这就是我们社会领导的高明,因为喜欢动而不喜欢静是中国人的秉性;所以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人的秉性,自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位年轻的朋友说这就是中日两国人的秉性区别,也决定了两国的国情。他说日本人喜欢静,这也是日本并不是外向型旅游的社会。他说日本人即使动,也是有目的的动;如考察就是日本人创新的主要途径。因为日本人不喜欢如同德国人那样闭门造车,所以日本人的创造力主要就是来源于考察得来的摹仿式改进或创新。然而中国人的动却是秉性,所以中国人的动没有目的性;这也是现在不少中国老人盲目坐公交车排解孤独的原因。

我记得有个朋友说过,日本婚礼中的新娘新郎总是静静地坐在台上;而且还是一动也不动的,自然也就不下来给亲友们敬酒回礼了。然而中国婚礼中不仅新郎新娘需要到处敬酒,而且还有闹新房的习俗;此外就是中国新娘新郎都得一桌一桌地向亲友敬酒,而且来宾也大声嘻笑新人;好像乱哄哄的就是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日本人讲究严肃端庄;而中国人却特别讲究喜庆欢乐。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人的春节少不了鞭炮;即使禁了鞭炮,我们竟然创造出电子鞭炮。爆竹一声除旧岁,‘劈哩啪啦’鞭炮声;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再加上人们相互的贺岁声、拜年语,整个新年场面就是一个‘动’。然而日本人过年可静寂多了,除夕夜静静在家吃过年面;新年也静静地在家吃年菜,然后是静静地到寺庙去参拜。参拜回来又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橘子一边观赏新年节目。所以日本社会在整个过年期间,谁也不去打扰谁。街道上没有鞭炮声,没有鼓乐声;就连平时喧嚣的车声人声也都静寂下来了,整个一个‘静’的画面。所以一位曾经在中国与日本教过英语的美国朋友说:“中国人积极发言,有时过于吵闹;不过会话学得快,但书写有问题。而日本人沉默寡言,不爱提问;羞于大声朗读,会话能力差;可书写能力较扎实”。不但在课堂上,就是在会议上甚至在家庭里;日本人的金口有时确实难开,所以日语里有句谚语“沉默是黄金”;这实际代表了日本‘静’的文化。

然而这一‘动’与一‘静’,在GDP上的差别可就大相径庭了;我们社会是“动”的GDP快速增加,所以我们社会竟然是天灾人祸时的GDP最高。而日本却是“静”的GDP快速增加,这就是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人全部往第三产业转;因为这里的效益最明显而且直接。相反人家日本一个缺少资源的社会,人家竟然大部分人在第一或第二产业;在这样的比较中,我们的GDP的确很快就是世界第一了;但我们却不能忍受全世界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因为我们现在连“一方水土都不养活一方人”了;我们现在是在贸易中生存。一旦中国成为全世界的负担,恐怕再也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敞开贸易的大门了;这就是日本没有资源却不害怕封锁的原因,也是我们虽然地大物博但却相当害怕封锁的原因。因为今天只要一对我们封锁,我们崩溃的却不仅仅是经济;因为我们连生存都相当困难了,这就是“动”与“静”的本质区别。

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量的考古发现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是看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中国人虽然喜欢热闹,但我们自古以来依然还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静态模式。也就是说自古以来中国人还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在“静”态中生活,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在“动”;这就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经商的原因。然而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任何改革全部是将人员往第三产业赶;所以赶到今天我们社会出现了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成为社会主旋律的群体,这就是今天中国社会到处是人来人往的原因。

是啊!如果中国人真的都静下来了,那么我们社会的经济可不是下降而是降到零点;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社会的任何领导都是千方百计叫中国人动起来;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经济高涨的秘密,只不过是没有人敢公开说而已。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中国有两件事是决不会改变的;一就是对外开放,这成为了不可改变的定律;因为任何人只要不对外开放,最后没有饭吃的竟然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二就是动起来,这也成为了任何地方任何领导上台就不可改变的定律;因为只要一静下来就死,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社会只有推波助澜的“动”,而根本就不会出现决策性的“静”;这成为了中国特色的管理与决策,自然也是中国特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