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利用下午小憩时段,我们两个和晓总交流公司管理,晓总的专业和认真精神呈现出绽放状态,聊天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晓总的公司在业内很有点儿小名气,领导层对于金融运作非常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公司尚处于运营刚刚起步的阶段,良好的金融运作给了股东极大的心理安慰和经济上的补偿。只是他们对于业务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有着资本运作的急迫,缺少了认真、主动和耐心,少了一种匠心,不愿意下功夫打磨产品,不愿意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费时费力的活,十分必要,但做来不易。
我非常认同晓总的看法:资本运作成功可喜可贺,倘能配合上运营方面的出色成绩,市场会给予更大的认可。
工具
不少公司的运营是混沌的,表现为公司上下经常上盲人骑瞎马,随遇而安;不少集团的多项目管理同样是混乱的,表现为鸡同鸭讲,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绝大多数公司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对于管理有追求,愿意通过透明、公开,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公司上下的积极性,愿意做出业绩标杆,只是苦于没有工具。
工具向外可以帮助和推动公司完成任务,向内可以训化员工,让大家能够统一语言、形成标准运作。
耐心
通常意义上讲,凡是好用的工具都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
按大前的说法,工具完全可用可不用,只是其间的效率和效果差异巨大,竞争对手和市场规律会“教育”公司,促进公司选用优秀的工具。
渡过了从0到1的创业阶段,在商业和赢利模式确定之后,公司就进入了从1到100规模化发展阶段,公司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是必须的。否则公司就是万花筒,管理就没有品质,难以取得出色的业绩。
主动寻求标准化,形成公开和透明的管理,形成主动改变和竞争的气氛,公司就能步入良性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