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我共读书5本,除契诃夫的小说选是休闲外,主要是宏观经济方面的,读得总体比较辛苦,基本各册平均用满一周时间。
1.《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郭凯天、司晓主编,中信出版社出版。数字经济目前是热点,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及之后,热度进一步升级。本书是腾讯研究院的作品,与三年前的“互联网+”读本相比,明显好读了许多,至少不像上一本那么艰涩,基本用比较明了的话阐明了腾讯对于数字经济的理解,分若干数字经济热点领域进行了分别论述。若要了解数字经济,不失为一个科普的读本。比如说,如何看待“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根据本书的回答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是工具,“互联网+”是进程,而数字经济是“互联网+”的成果,但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会融为一体。
2.《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财新传媒编辑部编,红旗出版社出版。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围绕中国未来走势,各方展开充分讨论,特别是若干热点问题受到关注更多,讨论甚至还比较激烈。本书选编了部分知名学者在十九大前夕关于中国未来走势与战略重点的研究讨论文章,聚焦在深化改革、民生问题、民主法治、中华文明发展、公平正义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高歌猛进但渐渐形成三大失衡等。这些文章偏学术性,读起来是要费一些功夫的,但从中却可以看出一些重要决策出台的现实背景与深度考量,多了几分深入学习的收获。比如说去杠杆的问题,因为这些年银行所谓的金融创新产品太多,以创新创造信用,以信用来变相生钱,最终都是债务,这也是目前银行由原来的借钱给别人到银行给自己融资借钱的根本原因,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3.《<套中人>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著,李辉凡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穿插了多半年读完的,刚好是中短篇小说集,是茶余饭后呆在客厅时的最好陪伴品。契诃夫的小说,老实说读得真不多,知道的只有课本上的《变色龙》,还有经常被人提及的《套中人》。这本集子读下来,有几个明显感受:一个是不同小说中通过不同的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塑造来阐述作者对现实的批评和理想主义社会的追求,但可惜无法实现;一个是浓郁的俄罗斯庄园风情,大多数的小说场景都在乡村的庄园中展开,但庄园中却处处有着文学音乐的情调,这与中国乡土社会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还有就是作者对小资产阶级烦恼的生动描述,有的时候就是无事生非、庸人自扰,最终往往鸡飞狗跳,狼藉一片,是值得同情的,有时也是可恨的,一些人物形象对今天的中产阶级而言,甚至也可以对号入座。
4.《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王义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义桅先生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外交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入研究,对曾经相当自负的欧洲文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在衰落,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当中国文明日益开放地走向世界时,欧洲文明作为中国曾经学习的榜样却开始封闭和偏执,这导致欧洲人对中国的一种心理优越性基础上的傲慢与偏见。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力,在不同外交场合与外国官员和学者据理力争,也赢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作者在本书分析了欧洲海洋文明衰落的五大内因,归纳了海洋文明的五大悖论,提出“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以纠偏长期以来我们对欧洲文明的仰视,进一步提升中国自信。
5.《世界期待一个怎样的中国》,财新传媒编辑部编,红旗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的姊妹篇,一个是对中国未来内政的审视,一个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观察。本书一开篇就提醒,主要发达国家在向“右”转,尤其以英国脱欧和美国特郞普上台为代表,在化解国内矛盾时倾向于贸易保护、限制移民等。甚至连鼓吹全球化的《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也在说“对华自由贸易的受害者比人们最初预想得要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越发需要倡导开放,积极稳妥应对,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开办等,需要一些外交智慧,避免引发一些国家的战略误判,以期能顺利地走向世界中央舞台。
本月推荐书目:《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一个数字经济的科普读本。
(二〇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