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出身决定命运成为了中国特色!
-----老家鄂州华容的一位老师与我交谈刘志军的人生结局而产生的感慨!
汪华斌
老家华容有位亲戚来看病,通过聊天才知道原来是当老师的;而且与刘志军家还是远房亲戚。正因为如此,我就打听刘志军的相关事情;这位老师说刘志军并不是高傲的人,而且还有点平易近人。所以即使当官也没有对谁不理的现象,倒是他的弟弟是性情中人;所以得罪人的是刘志军的弟弟而不是他本人。我说看不出刘志军有什么飞扬跋扈,可最后竟然判刑却是那么重。这位老师说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因为刘志军的性格决定了他能当官;但同时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当官的命运。我说我不明白,这位老师说如果你明白红楼梦里探春的命运;就能明白刘志军的命运。
我们知道《红楼梦》里的三姑娘贾探春,是贾府四艳中作者着墨最多的一春;她无论是品貌才情,还是理家的能力;应该都是诸姐妹中的翘楚。可是我们看到任何时候的贾探春都没有盛气凌人,反而处处都是自卑的心态。首先最重要也是最深层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她的出身。探春是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庶出女儿,亲生母亲是贾政的侍妾赵姨娘。在当时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当中,庶出的孩子身份是很尴尬的。尤其赵姨娘是贾府的世代奴才,就算是成了贾政的妾;生养了一双儿女,仍旧摆脱不了她半个奴才的身份。就像儿子贾环一样,虽然和宝玉一样都是贾政的亲生儿子;但就是因为庶出的身份,所以待遇就完全不同。宝玉房里的一等丫鬟就有袭人晴雯等好几个,小丫鬟和负责上夜的丫头婆子一大堆;出个门也是仆从一堆,前呼后拥。然而贾环就完全没有这个待遇,这就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嫡庶的巨大分别。
正因为如此,所以探春的庶出身份一直是她心中最大的一个心病。正如王熙凤在探春代理管家的时候对她的评价:好,好,好,我说她不错;只可惜没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看看,夸完她还不忘为她的出身可惜一番。其实,庶出还不算是最坏的。对于探春来说,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的为人。作为侍妾已经是低人一等的身份了,更糟的是赵姨娘还是一个贪图小利、品行不端的人。书中说她几次三番教唆儿子贾环去惹事生非,自己也在别人的挑唆下和小丫头吵架。更严重的是伙同马道婆,向宝玉和凤姐施咒,差点害死了他们。所以探春说:“自己不尊重,如何指望别人来尊重呢”“我但凡是个男人,早离了这里”。 想来这便是探春自卑的另一个原因了,就是生为女儿身。在作者的笔下三小姐探春是一个胸怀宽广,有大丈夫气概的女子;也是一个少有的具有政治家视野和能力的女子。只可惜生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中,只能做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满身才能却无法施展,这也是探春性格憋屈自卑的一个因素吧。
在这里肯定会有人说我们现在没有歧视呀,因为现在平等了呀。可如果你真的到了体制内,才知道今天的等级森严;如医院里就有等级森严的官,剩下的即使不是官;但其身份竟然也是等级森严,因为有正式工、合同工与临时工;而且合同工里面还分几年合同。在这样的等级森严下,就是分配不公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还是一个单位,而在社会上的差别更大;这就是今天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与待遇不是取决于自己的贡献,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单位与自己的身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两极分化社会的内涵。
在我们今天这各级领导决定人生命运作用的社会,我们社会的人构成更是泾渭分明;如官二代与富二代,这就是出身决定命运的基础。在今天这社会财产‘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贫穷的老百姓后代更加生存困难;如果你没有背景出身而还想出人头地的话,那么即使具有附和领导的才能也不见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今天的社会实际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所以时代不断富贵之人;然而正因为如此,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风云变幻的袭击。在这些袭击之中,团队的力量肯定大于个人;这就是我们今天任何人都会投靠一个群体的原因。这里就有跟线的概念,也是大家能够同舟共济的概念。反之如果你再有本事,背后没有一个团队明与暗的帮助你;那么就是爱因斯坦也会被讽刺为精神病,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正因为如此,今天中国人的出身可以是父辈传下来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也可以是学校的校友,更可能的是附和领导组成的集团军。想当年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无论是校友或是附和领导都是我的先机;然而真的以为公平竞争是改革开放的原则,所以我从来没有聚集在校友圈子之内,也不附和任何领导的集团军;最后却是我永远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就是我们到今天才真正醒悟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