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所需的环境不同,它们不能在同一个结构单元中共同实现。但随着对两类细菌及脱氮工艺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好氧状态下污水中有30%的总氮会被去除,这和传统的理论截然不同。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好氧的环境中也存在反硝化的现象,其存在着一种好氧反硝化的细菌。
随着同步硝化反硝化理论的出现,在一些污水处理工艺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目前对该理论的解释有三种:(1)环境理论:研究这认为在好氧的构筑物中,曝气的不均匀,在环境中局部出现了缺氧、厌氧和好氧的环境,因此在工艺运行过程中,会在局部出现适合反硝化反应的条件。(2)微观环境理论:该理论主要是针对颗粒污泥形式的微观环境,研究着认为在大于100μm 的颗粒污泥中,在颗粒中回形成内部缺氧或厌氧的环境,进而在颗粒外部进行硝化反应,在内部进行反硝化作用,因此,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3)微生物理论:认为存在好氧环境进进行反硝化的细菌,即好氧反硝化菌。在好氧环境中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菌相互协作,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