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危机复盘,盘点那些只剩下半条命的独角兽,还能存活多久?


 
袁国宝

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

 

 

 

 

整体上看,IT产业正处于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除老牌巨头强者恒强之外,新兴独角兽也不胜枚举。这就造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大部分人都处于“亢奋”状态,一个新概念稍加包装后能迅速火起来,不断融资圈钱,对忧患和风险反而估计不足,一旦行业出现风吹草动,无法经受考验的企业必然现原形,比如我们今天要谈的这几家公司,几乎就只剩下半条命了,至于未来能否保住另外半条命,很难说。

 

一、中兴通讯------复牌开启新的噩梦

 

中兴通讯的股票终于复牌了,如大家所预料,复牌当日即一字跌停,截止收盘封单量超过760万手,换手率0.04%,成交金额4074万。按照这一系列数据计算,四个跌停板问题不大。而且,我估计跌停板打开以后其股价将继续阴跌寻底,市值折半是大概率事件。


 

 

股价是公司现状的一种反馈,也是投资者态度的折射。必须重视的是,这次中兴事件产生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恶劣影响:第一,暴露了中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由于没有过硬的产品和技术,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类似的事件以后还可能发生;第二,中兴将在BIS签发命令后30日内更换全部董事会成员,并解除现任高级副总裁及以上所有的高层领导。简单来说,高层大换血,对公司正常运营必将产生恶劣影响;第三,罚款高达10亿美元,另有4亿美元罚款可被豁免支付。财报显示,2017年中兴营收1088亿元人民币,净利45.54亿元人民币,仅按10亿美元计算,等于中兴去年一整年白干,还倒亏了十几亿人民币。

 

在A股市场上,假设某公司业绩从预期的赚45亿到亏损十几亿,它的市值从高位跌去40%50%并不夸张。再者,高层大换血意味着现有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将被彻底颠覆,而新型模式的建立非短期能完成的,这对公司股价将是长期利空,不会短期消化。第三,这次中兴事件让投资者、客户、供应商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美国随时还可以对中兴继续发难,所以中兴就成了投资者、客户、供应商们眼中的“定时炸弹”,唯恐避之不及。说实话,若这次事件的受害者不发起法律诉讼,那么中兴应该谢天谢地了。

 

二、OFO------或将再现“狼来了”的故事

 

OFO曾被多次传出经营危机,均化险为夷,不过从最近来看,对OFO的质疑和唱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那篇《小黄车要黄了》的文章发出来后,普遍认为OFO已经时日无多,很多媒体恐怕早已拟好初稿,就等OFO黄的时候第一时间发布,抢占头条。


 

 

不过,613日消息,在一片质疑和传言中,OFO宣布已实现盈利,其中新设立的B2B业务营收超一亿。B2B主要为OFO的车身广告及企业绿卡业务,换言之,在这一商业模式中,OFO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广告营销平台。不过具体的运营数据OFO方面没有公布,这显然不能服众。

 

微博上网友对此消息的评论几乎众口一词,看来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可OFO已盈利的说法。从理论上讲,任何企业从亏损到盈利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运营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盈利前比较明显的一个信号就是亏损幅度收窄。但是OFO此前从没对外披露类似的消息,突如其来的盈利令人难以置信。


 

 

更重要的是,摩拜已经被美团收入囊中,背后站着的是腾讯这个大金主,阿里本是OFO的靠山,却转向支持哈罗单车,后者最近获得蚂蚁金服新一轮近20亿元投资,风光程度不输于鼎盛时期的OFO

 

阿里为何放弃OFO?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戴威不愿放弃控制权,另外,我在网上查到如下内幕,简单来说,阿里和OFO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投资关系,还存在债务关系,即便OFO垮掉,阿里投进去的资金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同时,OFO的衰落还有可能为阿里彻底控制OFO提供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阿里不仅冷漠OFO,甚至还通过哈罗单车进一步打压,落井下石。

 

 

信息来源:http://www.sohu.com/a/234011444_363549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如今用它来形容OFO的处境再贴切不过,什么时候狼真的来了,我们拭目以待。

 

三、今日头条------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最近半年多时间今日头条不太妙。坦白说,之前今日头条和美团、滴滴是一个级别的独角兽,但不同于后两者,今日头条前几年发展异乎寻常的顺利,没有无底线的补贴大战,自然就不用担心资金问题。所以从安全系数上看,今日头条高过美团和滴滴太多。

 


但随着今日头条的发展壮大,它的业务和巨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在广告这方面,今日头条慢慢蚕食着百度的份额,据说今年今日头条的广告销售额目标是“冲500亿元,保300亿”,难怪李彦宏坐不住了。

 

而且,今日头条的业务愈加多元化,通过悟空问答PK知乎,通过抖音PK快手,还有与微博抢食的微头条......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张一鸣有点像过去的马化腾,谁的肉都想啃一口,也就使其四面树敌。

 

盲目扩张背后是对风险的忽视,这不仅导致今日头条被屡次约谈并关闭若干个频道,连内涵段子也被彻底关了,前不久抖音广告戏谑英烈邱少云的事件被再度炒作,甚至引发官媒批评。很明显,目前今日头条整体处于高危态势,假设再出现类似的事件,说不定会重蹈内涵段子的覆辙。

 

 

我隐约觉得今年对创业者来说,是风险极高的一年,堪称如履薄冰。不管是内涵段子被关,还是暴走漫画被停,充分说明一个道理------现如今创业者必须高度警惕,不能犯原则性错误,否则很容易被“一锅端”。

 

好在最近稍微有点利好消息出来------据媒体报道,抖音的日活已高达1.5亿,月活达到3亿,这显然是不错的成绩。有人说内涵段子的灭亡成就了抖音的兴盛,我看很靠谱。不过这并不等于说今日头条可以高枕无忧,因过于高调,今日头条已成为腾讯百度等对手的眼中钉,而且,如今今日头条正在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小心谨慎,一旦再被找茬,后果不堪设想。

 

四、联想------被扣上“卖国”帽子后还能翻身吗?

 

前不久,联想因“5G标准投票事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件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联想被扣上了“卖国”的帽子,而且,很多陈年旧事也被翻了出来,网友对联想的态度普遍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加上大量媒体的炒作,此事甚至惊动了柳老爷子。

 

 

 

从网络舆论的角度来看,联想的槽点确实有点多,例如同一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定价的差别较大,国内消费者是否被区别对待?又比如,联想业绩下滑严重,2017全年亏损1.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而即便如此不堪,杨元庆依然拿着亿元年薪?再者,借中兴事件很多人顺带对联想进行批判,因为联想甚至比中兴更像缺乏核心技术的“组装厂”。

 

所以联想面临的问题比较麻烦,由于槽点太多,企业口碑和品牌形象的修复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很多网友就明确表示拒绝联想的任何产品,一旦类似的舆论在网络上蔓延,联想的产品还能有多少人买?

 

从业务层面来看,PC市场早就衰落了,在行业大背景下联想难以独善其身。所以,联想又致力于复苏手机业务,Z5等一系列产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而且,曾经联想手机业务的掌舵人刘军也在去年回归了联想,似乎是万事俱备。

 

但联想面临的竞争形势和前几年截然不同,如下图所示,这是2018 Q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可以看出,华为小米OPPO分列三到五位,曾经的“中华酷联”早已解体,联想面对的是新的竞争对手。再一个,我认为以前之所以出现“中华酷联”,根本原因在于市场补贴,以前的打法是谁的补贴高,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补贴大战不利于产品竞争力的树立,加上对运营商渠道依赖过重,反而导致厂商对市场的把控明显削弱,上述几家公司中只有华为具备前瞻性,所以华为明显比另外三家活得好。在这种情况下,联想又如何应对?恐怕还需要更长时间检验。

 

 

五、滴滴------从明星企业沦落到人人唾弃的地步

 

现如今,用人人唾弃来形容滴滴并不为过,对滴滴口诛笔伐的评论、报道早已屡见不鲜。所以,估值一度高达600亿美元的滴滴并非表面上那么风光。造成滴滴口碑恶化的原因有很多,核心在于两点:第一,抽成太多,严重影响了司机和消费者的利益;第二,运营粗暴,导致问题频出,司机被消费者恶意差评只是一方面,前不久的空姐事件更是暴露了滴滴在监管方面的瑕疵。

 


除了内忧外,滴滴还面临着严重的外患。比如美团对打车业务的涉足,已经让滴滴感到恐慌,滴滴一边应对美团打车,另一边推外卖牵制美团。不过近段时间两家公司似乎“偃旗息鼓”了,至于原因,有评论认为补贴大战不灵光了,体验上不去再便宜消费者也不会买单。

 

我觉得这是一个借口或者叫谬论。看看滴滴和美团两家公司的融资情况就知道,两家公司融资的轮次和规模都很大,尤其是滴滴。滴滴直接融资如下图所示,如果考虑被滴滴并购的快的和Uber中国,滴滴融资超过200亿美元。然而有消息显示,滴滴目前仍未盈利,如果和美团继续打价格战,势必会加快烧钱速度。

 

来源:http://tech.sina.com.cn/i/2018-05-21/doc-ihawmaua2368124.shtml

 

另外,滴滴还面临诸多政策风险,目前全国各地对快车业务的管控步伐并不完全一致,以中山为例,按照最新规定,如果未能取得合法运营资质,司机首次被查处罚1万,第二次2万,第三次3万。平台首次被查处罚款5000,第二次1万,第三次2万,第四次及以上3万。(http://news.sina.com.cn/o/2018-05-18/doc-ihaturfs3500146.shtml来源)对此,不少司机表示,一旦监管趋严导致成本和风险陡增,他们将不再继续跑滴滴,缺乏司机支持,滴滴的前途又在哪里呢?虽然传出滴滴将赴港IPO,但我认为这不会改变滴滴所面临的问题,IPO只不过是给股东提供套现机会而已,一旦套现完成,滴滴这幅烂摊子将完全甩给股民。

 

六、特斯拉------牛皮吹上天总有落地的时候

 

咱们现在把视线转向国外,其实在国外,也有一些公司发展得不尽如人意,比如特斯拉。根据特斯拉公布的财报,第一季度总营收34.0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净亏损7.85亿美元,同比扩大115%。要知道,2017年特斯拉刚亏损了20亿美元,现如今,特斯拉的财务状况没有任何改善。更重要的是,特拉斯未偿还债务已达94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的债务将于2019年到期。(来源:http://www.sohu.com/a/233317236_383172)简单来说,特斯拉仍在巨额亏损,而旧债将陆续到期,这必然导致特斯拉雪上加霜。

 

即便如此,马斯克竟然有闲心将特斯拉发射到火星上,简直是任性到了极点,很可惜,牛皮吹上天也有落地的时候。我们不仅看到特斯拉裁员9%,其股价波动也更为明显。

 

 

更可怕的是,特斯拉的产品也在一步步走下神坛。关于自动驾驶事故、电池起火等事件我们看到过诸多报道,撇开这些大的问题不谈,特斯拉的产品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瑕疵?我们在Model S论坛上找到了这样一个帖子,还是版主发出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不客气的说,特斯拉的品控恐怕连部分国产车也比不上。

 

来源: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8079a54ba1954ad/31468961-1.html

 

在我看来,特斯拉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产能方面的瓶颈,对产品的品控也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提升,否则特斯拉的未来堪忧。另外,我也认为钢铁侠马斯克的能力也被过分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