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把农村交付给老年人自主创业?
-----辽宁鼓励老年人自主创业而带来的老年人创业思路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有位东北的退休朋友找我,说现在退休后除了跳广场舞以及给子女带孩子外就无所事事了。更重要的是子女的孩子很快就大了,真的不知道将来如何过。这位朋友说现在全国只有辽宁政府还希望老年人有新的选择,那就是鼓励老年人自主创业。她说她老家的亲戚来电话,说最近辽宁在出台的一份人口文件中提出‘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问她有没有兴趣回家乡创业。这位朋友问我,老年人自主创业应该不会是专业技术上的余热吧;因为这又涉及到侵占年轻人位置的问题。
我说老年人创业肯定不会是发挥余热的概念了,因为老年人创业的特点就是应该与快乐养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我们社会现在到处推崇的延迟退休的概念。在我们今天这中国特色经济的社会,年轻人都无法创业;因为我们社会实行的是超前借子孙后代的项目来发展经济,所以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相当低。试想在房地产经济的时候,我们社会是不是实体经济全面萎缩;在今天政府主宰建设经济的社会里,你自主创造什么能嫁接这经济。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社会到处是狼一样的眼睛;盯着老百姓的消费与腰包。试想通过二十多年的掏腰包的创业模式,我们今天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模式能替代它。所以说实体经济萎缩是中国规律,实体门面萎缩也是即将面临的中国特色;而网络经济肯定也不是春天,因而网络经济将萎缩同样是中国特色。在这样的特色下,你老年人能在城市里与年轻人竞争创业吗?这不仅不利于年轻人的发展,而且还是社会的恶性竞争。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停止城镇化;而将农村交付于老年人自主创业,因为这才是我们社会恢复良性发展的开端。
我们看到《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文件指出,辽宁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4232.57万,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占总人口的22.65%。再加上辽宁省的生育率远低于全国水平,所以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的情况明显。与此同时的是外地经济高涨的吸引力,所以东北人口外流严重;再加上东北的老制造,所以产业接力的人口的动力不足;这就是东北振兴越来越困难的原因。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老年人退休的越来越多;而资产闲置的也就越来越多。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利用社会的资源而造福社会成为了将目光放在老年人这里的原因。
我们同样知道老年人有几个特点,那就是对创业风险的承受力弱,而同时对创业投资回收有预见期;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不喜欢创新,所以固定模式的创业更容易被接受。再加上老年人的精力不如年轻人,所以老年人创业的特点更像农业那样的清闲中而行;因为连续的搞强度创业对老年人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老年人创业一定要能预防防住各种骗子的骗,这就是开创老年人创业的几个时代的特点了。正因为如此,如何让老年人走出家门而实现创业,而且还需要规避市场风险;这就是我们政府需要转换观念与开拓思维的原因,所以老年人创业在这些避风港里才有可能安全启航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所以将农村交给老年人;也就是说实行二元城市与农村并存的社会格局。在这样的规划中,既可以‘告老还乡’的回老家养老;也可以集体下乡养老。在这样的系统规划中,既可以按照家庭(两个老人)的结构实行每家“一亩三分地”的分散居家原则;这样养老的老人就真的是自食其力了。也可以按照专业化的原则集体养老,即可以在乡镇等地开办农家乐或集体养殖园;在这样的养老与创业规划中,居家养老与搞专业化的还真的同步进行了。在这样的城市与农村的二元规划中,那么我们的农村就又会恢复到山清水秀的当年了。因为这些老年人本身都有养老金,而且子女还可以到农村探望老人;这样的经济模式就再也不指望卖土地,这才是我们二元经济复苏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