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再推进和不足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卫祥云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任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后召开了首次会议,提出了分类分层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企业做好长期发展规划,界定主业;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央企四大深化改革部署。
其中分类分层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原来的分类管理和整合基本一致。
其中,引导企业做好长期发展规划亦属于常规化管理,但提出了界定主业的新要求。人所共知,现在的许多国有企业都在按多元化发展,存在着主业不清、重点不突出和政策性、经营性混杂经营的现状。其主要弊端是公益类和商业类边界模糊,存在着利用国家政策补贴和支持商业类项目发展的情况,掩盖了企业内部经营不善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把商业性的亏损转嫁给了财政支持项目,然后又去申请公益补贴弥补经营亏损,从而达到长期掩盖矛盾的目的。而这次会议提出的界定主业,虽然是旧话重提,应该是有新的功能定位和意义的。
其中,加强理论基础研究的提法尚属首次。过去,刘鹤副总理曾就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研究驾轻就熟。这次会议的提法,强调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改革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有关国企改革理论研究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对国企改革理论的研究,民间智库的热情高于政府智库,政府智库虽有课题研究,但影响力和深度远远不够。这次提出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在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首次提出的。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国企改革异常复杂,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典中找不到答案,需要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说明,国企改革的推进要靠问题倒逼而施策。
其中,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央企亦属于常规性管理。但在目前国有企业和管理部门仍然存在腐败案件高发、频发的情况下,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央企不啻是一剂政治上的清醒剂,也是防患于未然的警示和昭告。同时是对中央企业在国企改革中的示范引导作用的再次强调。不禁使人想到刘鹤副总理前不久发表的关于防止金融风险的至理名言:借钱是要还的,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国企改革也一样,只有信息公开,坚持阳光下的操作,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一路高歌,不断前进。
由上可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新帅首次亮相,就显现出不凡的举动。其统驭全局的四大改革措施亦可看做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再推进。但从国企改革的整体改革现状和思路分析,仍存在不足之处,即对制约国企改革向前推进的两大问题并未涉及。一是国有资产的统一出资问题。没有提出明确解决方案和意见,还是分部门管理。二是产权到民问题。即由全国人大对国有资产实施统一预算和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可以说,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尚需高层决策者义无反顾,砥砺前行。这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未竟之业。
2018.7.28 写于哈尔滨延寿县
2018.7.30 改于北京天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