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看待政治?


  一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

  老百姓距庙堂之高太远,庙堂上发生的事具体什么情形,我们很难分辨得清,但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吧。我们以这些为评判是永不会错的。

  话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粮食大丰收,连存放都成了问题。当时老百姓私下流传一种说法:老朱说中国三年不收,都有得吃————有点夸张哈,不过老百姓嘛,说话总是爱夸张的。

  朱总理应对这种局面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扩大粮食储备库的建设,好储备粮食。二是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降低粮食种植面积。

  当时中美不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嘛。美国人见中国人有意降低粮食种植面积,很高兴。因为按照他们的认知,中国入世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同时这种发展也会带来食品工业对小麦的大量需求。以中国当时的小麦产量是不足以供应中国入世后的需求。供不足需,就得进口,而美国是有名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大国。这样美国人的机会不就来了嘛。

  貌似美国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的国家;掌握粮食,就掌握了所有的人;掌握了货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可见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的小麦进口大量依赖于美国的出口的话,将对中国的国家和经济安全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基于这种因素,和其他种因素,美国产生了一个判断:就是放中国人入世可行。中国人的粮食问题的命根子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美国还怕入世后制服不了中国?!

  于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入世谈判顺利完成,中国人就加入世贸了。

  入世后,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确实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确实催生了食品工业对小麦的大量需求。不过让美国大跌眼镜的是,美国人期望的中国人的大量小麦从美国进口的局面并未出现。

  中国农业的基本数据美国肯定是知道,再加上美国人的卫星天天在中国人的头上转,按道理讲美国人不应该出现这样严重的判断失误啊。

  这问题出在哪儿呢?

  四代上台后做了这么几件事:

  一是免除农业税。

  二是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

  三是对农业进行补贴,比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来一段百度来的官方八股:

  从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措施,涉及农田和耕地、粮食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和库存等多个方面,如通过控制保护农田和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通过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相信美国在做中国入世评估的时候,兵棋推演应该能想到中国采取的这些措施。毕竟这些措施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的成熟举措,而美国也是个农业生产大国,应该有类似的经验。

  但是美国在评估类似措施的时候,绝想不到这些措施组合起来,会对当时的中国小麦生产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通俗地说,美国认为即使中国采取类似的措施,会使中国小麦增产,但由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即使增产也不足以供应中国入世后小麦的需求。也就是说,中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美国的小麦。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下过棋。我下棋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我曾想过对手会走哪几步棋,但是当对手真的如我所料,真的走完那几步时,我会傻眼。因为眼前的棋局并不是我设想的那种局面。也就是说我对棋局的判断,我的计算力出错了。

  还记得前面我是怎么评价美国人的吗?我说在粮食战争之小麦上,美国算路不精而未达成目的。美国人并不真正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他不知道在当时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最主要因素。他把外国的经验生搬硬套在中国头上,于是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