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山歌


山歌,是指在山上、田野唱的歌,野天野地,无遮无拦,用吟唱大吼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或发泄内心的快乐、期盼、忧郁。山歌反映了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有即兴、流传、变异的规律性特征。汉阴山歌分平腔、高腔两种,平腔悠扬宛转,高腔则粗犷高昂。唱的形式多系对歌(俗称盘歌),也有一个人独唱和众人合唱的。汉阴山区广为流传采茶时唱采茶山歌,薅包谷草时唱薅草山歌(配以锣鼓叫锣鼓草),月河平坝流传薅水稻草时唱薅秧山歌(俗名薅秧草、唐将班子),也有集体或个人相约在农历“三月三”、“七月七”唱盘歌的。1981年县文化馆采集编印了《汉阴山歌》47首,虽然它只是汉阴山歌的凤毛麟角,但也反映了汉阴山歌的独具魅力。
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汉阴南山区下乡经常听到山歌,我问为什爱唱山歌?有人用歌答:
人不唱歌冷秋秋,山歌不唱没劲头。
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
不少山歌是快乐型,用以表达青年男女爱情或逗趣的,如
男:喂!嗨--唱个山歌逗一逗,看妹抬头不抬头。
马不抬头不威武,人不抬头不风流。
女:哟,哟--小哥生得黑又黑,活象一条乌梢蛇,
            站起没有三寸高,杀了没有二两血。
很多山歌是采用盘问的形式,如
甲问: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九州?什么有口不说话?什么无口叽哩嘎啦?
乙答:板凳有脚不走路,船儿无脚走九州,门神有口不说话,胡琴无口叽哩嘎啦。
(载李家成著《汉阴风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