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瓦多的特产


  咖啡是萨尔瓦多出口贸易中最重要的产品。海拔900—1500米的火山地区宽广辽阔、树木繁茂,加上西部温暖的气候,为咖啡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咖啡种植让14个家族发家致富,促成了“咖啡共和国”(République caféière,1876—1931)的建立,但也引起了不少政治冲突与经济纷争。

  从小镇阿塔科(Ataco,海拔1500米)的郊区可以远远看到咖啡种植园,宛如一道道刻在火山斜坡上的壮丽伤疤。清晨,咖啡树下的雾气还没退去,工人们早已开始采摘咖啡豆,将一颗颗优质的咖啡豆放入系在腰间的篮子里,篮子装满后,统一倒进其中一个工人的背篓,由他背下山倒入运输的卡车。当地的咖啡都是手工采摘,每年11月到来年3月的收获季,二十几个咖啡种植园便将它们的果实提供给生豆处理厂(beneficio,华金称之为“以咖啡谋利的地方”)。

  从孔查瓜火山的观景台俯瞰丰塞卡湾

  阿塔科的生豆处理厂,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负责咖啡豆的称量、清洗、处理、晒干与包装,然后发到其他地方进行烘焙。在萨尔瓦多其实很难喝上一杯好咖啡——最优质的生豆都出口国外了。

  我们在阿塔科的一家小酒吧里品尝到了当地咖啡,浓香的液体从一个布质滤袋中流淌出来。这种布质滤袋是咖啡过滤器的鼻祖,可以使咖啡更加香醇。坐在我们旁边的一对夫妇显然比我们更加喜欢这种“滤袋咖啡”,看他们的外貌以及妻子所穿的白色绣花长裙,就可以知道他们与玛雅文明的渊源。

  我们所在的地方,距离玛雅文明的中心危地马拉边境仅有几千公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玛雅文明覆盖了从墨西哥东南部到萨尔瓦多西端的广阔区域。可惜,萨尔瓦多不像墨西哥的奇琴伊察(Chich n Itz )与洪都拉斯的科潘(Copán)那样保留下了玛雅文明的建筑遗迹,但它也拥有一处独一无二的玛雅考古遗址——霍亚德塞伦遗址(Joya de Ceren Archaeological Site,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珠宝之地”)。

  靛蓝曾经是苏奇托托的财富之源。

  霍亚德塞伦位于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西北40公里。7世纪初,1公里外的罗马卡尔德拉火山(Loma Caldera)爆发,浓烟四起,人们不得不逃离家园,留下那些用木材、泥浆以及棕榈搭建的房屋,被5米厚的火山灰掩埋,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1976年,这个“中美洲的庞贝”被发现,成为呈现玛雅人居住条件与日常生活的唯一证据,让科学家们得以了解1400年前玛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1993年,该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遗址被用金属框架保护起来,可以看到当年匆忙中被遗弃的日常用品,还有当年巫师使用的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