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修行的人说过,其实人生在世就是一种修行。老实上班是修行,在家宅着是修行,上山砍柴是修行,出门旅游也是修行。殊途同归,到最后各自得到的福报也就不同。
身为HR十年,偶然去到了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做经理。本来一个很平常的职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项目是挂靠甲方的(地产),商业这块除了我,就没有第二个人了。是啊,没有领导,没同事,没有下属,那么问题来了,工作怎么开展呢?

入职当天,公司副总飞过来,跟我介绍了甲方的总经理,人事总监,下午就匆匆飞走了(副总同时负责几个项目)。
送副总上车离开,我站在秋天的阳光下,默默地点起一支烟。抬头看看甲方的办公大楼,此时一万种剧本在脑海中飘过,风萧萧兮易水寒,闯关东,北大荒……,幕墙玻璃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有点晃眼:哥是不是被忽悠了?
先从哪块开始呢?此时,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完全派不上用场啊。算了,自己的剧本还是需要自己来写吧。第一步,我决定先给自己印一盒名片。
要想在甲方混,总得先把自己推销出去吧。拿到名片,开始各个部门进行拜访。从人事总监开始,工程总、项目总、营销总、销售总,外联总,HR经理、工程经理、项目经理、营销经理、外联经理、后勤经理,前台。介绍自己的同时,要着重推介项目规划。把我们的项目并列到甲方今明两年的头等大事上来(甲方同时开了五六个项目)。
嗯,前台,为什么要拜访前台。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前台的能量大的超乎你的想象。有人来面试,她能准确的帮你带到办公地点吧;有人来咨询业务,她也能笑脸相迎,并且给客户倒杯茶吧;电话咨询,前台的语气,态度和解释就能影响到你后期合同的成败吧。

在陪了无数笑脸,办公室门口蹲守了数次之后,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写个工作总结发给遥远的HRD,得到的回复是:辛苦了,尽快把本地工资社保情况摸清反馈给我。
好吧,这个本来就是分内工作。根据项目性质,设计所需要的岗位和职等,分析招聘渠道。结合本地社平工资社保基数为基线,了解到龙头企业、同等规模企业的岗位薪资,同时结合项目所在地周边十公里范围内的同行,进行工资的75分位分析,确保我们招聘顺利。
招聘渠道的梳理确实有点麻烦,根据行业情况。业内专业人士都集中在体量大、工资高的企业。何况我们的项目还是在建当中,工作环境相对恶劣。通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吸引到人才呢? 如果提高岗位胜任力呢?
经过和业务副总的沟通,我的一个初步的想法开始实行。招聘遵循从下而上、先业务后内勤、先态度后能力的原则。
先招聘若干业务专员,这些专员需要有强烈的工作欲望,不怕吃苦,敢往前冲。当然了,为了不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人员的品德还是要严格把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