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家菌:P2P网贷“至暗时刻” 如何看待与应对?


p2p是什么意思?有从业者笑称,P2P网贷行业并不是风口,而是火山口。

P2P网贷行业正在历经着影响空前的一场爆雷潮:冒家菌已监测到平台6100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497家(占到24.5%的比例),其余均涉停业、清盘、被立案等问题,6、7月份甚至没有新平台上线。

 

平台需要大力整顿

p2p理财危机空前之际,亟需监管大力整治,肃清行业乱象,去伪存真,加快合规化备案脚步,稳定行业信心。7月27日,为坚定行业信心,引导行业继续规范发展,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下称“北京互金协会”)组织宜信、翼龙贷、91金融、网信4家会员单位成立了“规范发展工作组”。

冒家菌 7月25日发布的《关键时刻:P2P网贷危机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则对此提出了10条建设性意见。

虽盛夏亦寒冬P2P网贷行业一片凄凉

冒家菌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歇业/清盘、立案等类型的问题平台数量至少有123家,涉及待还本金至少在500亿元以上;逾期、暂停发标的平台另有33家,问题及逾期平台中不乏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头部平台。

问题平台加剧市场恐慌,引发投资人质疑,导致市场低迷,首当其中的就是交易额。

据零壹数据统计,7月P2P网贷行业交易额约为1236亿元,环比大幅下降19.48%,降幅及绝对数值在一年之内均达到最低值。截至7月末,行业待还余额约为9080亿元,环比下降5.5%,已连续10个月呈下降趋势。

如何看待、应对本次危机?

不同于过往年度的倒闭潮,本次整个P2P网贷行业面临的是系统性危机,是所有商业模式的裸奔展览,是原有伤口的集中溃烂流脓。

6、7月的危机不过是此前累积风险的爆发,这是行业走向规范化、健康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行业艰难时刻更需要业务合规的优质平台继续坚守普惠金融的本质,运用科技手段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进入门槛,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报告》还就当下P2P网贷面临的危机提出了10条建设性意见:

1.尽快明确网贷备案政策。据媒体报道,新的、全国统一的备案细则已经制定完毕,若能尽快公布细则,或释放相关政策预期,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2.落实新一轮的摸底排查并披露进展。一方面,摸底排查有利于掌握最新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另一方面,体现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行业的重视。同时,向公众披露摸底排查进展,有利于市场了解真实情况,理性认知,稳定情绪。

3.通过权威渠道,通报行业重大事件(如政策动向、监管态度、头部平台整改进展、摸底排查落实情况等),传递理性声音。

4.一定程度的危机有利于劣质平台出清,为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健康的环境。

如果能够稳定市场情绪,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本轮倒闭潮可以进一步出清合规性不高、经营能力不强、发展能力较差的平台。但是,出清这些平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比较平滑地清理掉这些平台,不会导致剧烈波动,有利于投资者有序撤离,分散投资风险。

如果是短期内崩溃式的危机,或者说行业系统性危机,可能导致优质企业也不能幸免,给投资人带来更大面积、更加集中的损失。

5.通过新的备案规则等一系列监管措施,进一步厘清和规范P2P网贷行业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行业定位,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6.强化信息披露,除了公布借款人和平台信息,要着重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的信息披露,比如风险缓释金的规模及其与逾期率、坏账率之间的对比,比如第三方保障机构与平台和借款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条款和保障方式、杠杆率和偿付能力等。让投资人对出借风险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平台的中介性质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自担风险有更明确的认知。

7.建立行业性的债权债务登记平台,并与央行征信系统或百行征信衔接,确保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契约关系不因平台倒闭、跑路受到影响,既是对借款人的约束,也是对投资人的保护,有利于经营不善的平台有序退出,维持社会稳定。

8.引导P2P网贷行业更加扎实地服务个人、小微企业等群体,继续提升风控能力,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9.合理引导和运用市场独立媒体、研究机构的力量,增加信息的可获取性、可理解性和多元性,增加市场透明度、公平度。

10.加强社会性、市场化的金融教育,包括对P2P网贷行业的投资人、借款人、从业者进行教育引导,构建良性的市场规则和预期。

更多投资资讯,向渡娘找:冒家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