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仍然假装敬业?
没有北漂经历的同学会嘲笑:早起晚归,加班加点,挤地铁,挤电梯,骑单车,吃外卖,租房子,干嘛那么敬业?“这么多年,在北京,做北漂,假装敬业你苦吗?”事实上,在北京,很难像在外地一样“不敬业”,其实,你们也很敬业,但我们不得不更敬业。
任何人,只要来到北京工作,你就会很忙,你需要考虑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没有人监督你,老板才不会愚蠢到为你派一个监工。完全是自发的。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小刘(百家姓随意选的),名正言顺地17:30下班,可是直到22:30她还在与同事们进行头脑风暴,激情四射的讨论,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的长跑运动员,小刘和她的同事们不知疲倦地在思想的海洋里狂奔不止。
小刘说:“在北京,只要你进入广告公司,你便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落日的余辉!”
每天,跟小刘一起打车回家的是同一写字楼加班的小李和小张,小李是一家电商公司的客服,每天说完别人一年说的好话,还会面临着客户的不满和投诉;小张是某共享单车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追求极致的单车设计,似乎让他永远看不到头儿,图纸一张一张地绘,绘到夜深人静。
很多这样的加班是没有明文规定的加班费的,当然,公司会给予一定的鼓励性补贴,也会为加班的员工提供夜宵和打车费报销。
没有人逼,是自己逼自己
在外地,下班打卡回家,再自然不过。在北京,下班仍然在工作,同样再自然不过。
没有人逼你,是你自己逼自己。主管一句“工作做完,早点回家哈,别熬得太晚啊!”,根本算不上关心,甚至变成一种威慑。工作做完,可以早点回家,可是,领导,你他妈过来看看,这工作哪有一个头啊?当然,主管也不会走,基本上所有人走他才走,他总是最后一个,也是最苦逼的一个。
不逼自己行不行,能做多少做多少。可以,当然可以,保证没有人来跟你说,你加班一下,做点什么,超级人性化,加班自愿。不过,月底、年底你会看到结果,加班和不加班的绩效工资差距巨大唉,年终奖人家拿三个月的工资,不加班连半个月的工资都拿不到。怎么样,悲催了吧?谁让你朝九晚五了呢?
因此,加班加的是钱啊,只要你还爱钱,看在钱的份上,你一定会加班。不然,每月几千元的房租或者每月上万元的月供,怎么还得过来?况且平常还有吃吃喝喝,看个电影,玩个游戏,养个孩子,上个辅导班,开个车加个油,春节还要回个家,亲,您说不加班哪来的钱啊?
大家都不加班呢?不要以为全体员工能够一条心不加班,还要让老板发奖金。你不对自己狠一点儿,偏偏有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儿,总有人要加班。另外,人力资源部搞来一堆实习生,这些新北漂们精力旺盛,跃跃欲试地觊觎着你那苦逼的岗位呢~
看到过劳死的新闻,从来没想过会是自己
何必呢?看到那些过劳死的新闻,就有人劝你,不过,这种事情,从来没有想过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任何北漂,都是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的,或许你大学考入北京,因而留在北京,或许你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因而漂在北京。来到北京的方式有千万种,北漂的梦想有一万种理由,最终,这梦想都在生活与工作的磨砺中演化为“房”。
哪怕你在北京卖菜,你也梦想过在北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房才有家。
住在五环外的北漂们,体会更加深刻,曾经的北京农民,在拆迁改造之后,房子几套,存款几百万,奔驰宝马几辆,过着北京“大爷”的生活。北漂压力山大不?
所以,北漂只有一条路,拼出一条赚钱的血路,任凭房价如此疯狂,在北京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永远是北漂不变的梦想!
在北京,本地人代表着北京的过去,财富已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北漂一族代表着北京的未来,拼命加班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80后90后的北漂们,把孩子生在北京,孩子一落地就是北漂,谁想让自己的后代重复着北漂的艰辛?所以常常有抱怨,生在美国的孩子可以上美国户口,生在香港的孩子可以上香港户口,生在北京的孩子不能上北京户口。
北漂的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北京的孩子一样出入学校,和北京的孩子一样进辅导班,和北京孩子一样坚定梦想,于是,北漂们要比北京的爸爸妈妈更加努力,加班便是一种努力的方式。
不是假装敬业,希望生活更好
同事的孩子初中毕业了,据说,他的同学,有的带回老家,反复叮嘱,好好学习,一定要考回北京;有的送到了北京的国际学校,未来会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读大学。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渐渐地,北漂们把异乡变成了故乡,他们的孩子甚至把故乡变成了异乡,他们没有乡音,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们喜欢的球队是国安队和首钢队,尽管他们的父辈仍然是家乡球队的铁杆球迷。
北漂人到中年,仍然很敬业,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却无法准确判断孩子们的根在哪儿!
“说我敬业,那是扯,加班,我加的是钱,因为我希望生活更好!”
(本文来自公众号:首习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