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法律是社会的保障,这是片面的。其实社会的规范和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的规矩。这是社会规范的基础,是人格形成和内心安全感形成的土壤。家庭的规范是基本教养的组成部分。这方面规范的执行者是家长或者成年人。
第二,村庄和社区的规范。一个人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就是需要一种村规、社区规范。这种规范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也是有效率的。这个方面的执法者是村长,或者绅士,或者是群众的评价。
执法的效果体现在社区约束。我们常说叫邻居怎么看,在村里抬不起头,都是这种习俗的约束。现在社区的约束较少,村规也逐步的被淘汰,需要恢复。
第三,单位、社会交往和商务活动的规范,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约束。
单位有各种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像现在的部队管理、机关的约束、学校的约束都是一种较好的社会约束体系。
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礼仪,这是较高层次的规范,是一种独特人群的规范,目前这个层面的问题最多。因为新的社会阶层刚刚形成,还不稳定,因此社交礼仪还处于一个形成的过程中。商务活动中的规范,吃住衣食都需要这种规范,也是较高水平的规范方式。
这个层面的执法者是各个参与人。
第四,日常社会活动的规范。比如旅游、出行、逛商场等等的情形的社会规范是目前出问题较多的领域。高铁男和高铁女的出现就是因为出行规范没有形成。这层面的执法者不明确,需要完善和加强。
第五,出现冲突、严重伤害或者违反合同等等的规范,在这个层面就是法律的规范。这是执法者是警察和法官。
第六,重大的社会冲突,就需要军队特警出面解决。
第七,大量的思想家和学者,对美好东西的宣扬,对各种规范的理解和传播。像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以上是中国未来的规范体系的构成。建立这样的规范体系,中国就会真正的进步。
李江涛教授:中国将迎来一个怎样的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