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从业者眼中,只有当菜品质量不稳定、或出现意外情况,如有虫子等,才会遭到顾客投诉。其实不然,菜品没有问题时,餐饮店也经常会有投诉的。
菜品明明没有问题,为什么客人却说不好,非要退菜,不退菜就投诉呢?这个问题,相信绝大部份的餐饮朋友们都遇到过,且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如果碰上了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可以预防吗?
第一种情况:非目标客户投诉
这类顾客不适应该店菜肴定位的口味时,会有投诉。比如说,你所做的是南方菜系,以清淡、滑炒见长,而现在投诉的这位客人却是北方人。其实菜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口味”在作怪。
此类顾客大多数是外地客人,餐饮店定位群体边缘或定位外的群体,为餐饮店的非目标客户群体。
处理方法: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应该勇敢地面对。首先要端正态度,相信客人投诉总是有其自己的道理,允许他们将心中的不满在愉快的气氛下讲出来。
从厨者切不可意气用事,经理或老板们也切不可大呼小叫地训斥厨师和服务员,应该共同分析其中道理,寻其根源,妥善解决。
解决这样的投诉,后厨首先要与前厅做好沟通,建议前厅碰到类似前者的顾客,应引导其品尝本地特有的菜品。
对于已经发生的,服务员要向顾客解释清楚后再予以调换菜品,以便让这些顾客对餐饮店再次留下好的印象。
如果前厅不管,客人说不新鲜后就直接端回厨房,这样不仅会激起前厅与后厨的矛盾,也使得顾客对整个店的印象不好,产生“原来还真是不新鲜,要不然怎么也不解释就直接端走了”的误会。
预防措施:
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些投诉可以避免。
其一,根据餐饮店所在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装修格调,严格定位目标消费群体。
火爆店中,对于菜品赞不绝口的顾客肯定是该店的目标客户,这种客户抓得越多,这个店成功的几率就越高。
这就要求餐饮店根据目标顾客的特征开发符合他们口味的菜肴,因为顾客说好胜过任何一种商业广告。所以,菜肴的最初定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
其二,餐饮店的装修格调、商业广告、开业宣传,包括店面招牌等都应该与所经营菜品相匹配。
如某某海鲜城,一看就是以吃海鲜为主的,那就应该花大力气宣传你是什么地方的海鲜,新鲜程度等;再如某某家常菜,一看就是吃地方菜的,那么宣传就该是某个地方的特色,这样就避免了跑进来的客户不是你的目标客户而遭到投诉。
第二种情况:客人存在味觉差异
我们餐饮经理人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例:一道菜品,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调料、同样的烹制方法,但一桌人当中却有的说好,有人说不好;或同一个人前两次说好,这次却感觉味道不好,于是投诉出现。经分析下来,该道菜品确实没有问题。为什么还会出现投诉呢?
其实,这就是味觉差异在作怪。
预防措施:
解决这类事情,关键也在于前厅后厨之间的良好沟通,让服务员在点菜之前能尽量多了解顾客一些情况,老顾客则由同一服务员为其点菜,并注意当席的主宾、做东者等一些情况,这些方面完全可以在客人让座时可以辨别。
另外,味觉差异还因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存在春嗜辣、夏嗜苦、秋嗜酸、冬嗜咸等的区别;还可能是味觉疲劳引起,如某位客人每次来都点同一道菜,久而久之则会感觉这只菜做得没有以前好吃了。
这两种情况,也容易使顾客产生投诉。所以,厨房还应该多开发时令菜肴,并多了解些因季节变化而引起味觉差异的知识,调味时应该随季节的变化来调节味觉上的差异,不断满足顾客变化的需求。
第三种情况:都是期待因素惹的祸
这种因素也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泛指客人在别的饭店吃过某种菜,感觉很好吃,此次适巧我们也推出此菜,而如果两家味道,包括包装、气氛、分量等有明显差异,该客人则可能以“你这菜味道不对”而投诉。
第二种情况是价格上的期待,或许他在点某个菜时没有注意菜价,只是随口说了要某个菜,而买单时才发觉这个菜超出了心理价位又难于启齿,则会以这菜味道不好为由而投诉,意在要求打折。
预防措施:
尽量不要模仿你模仿不了的菜,模仿人家的菜可将其菜名重新包装,突出自己的特色所在,也可提前告知,在菜谱上注明其特点,在客户联上实行明码标价等,或在点菜时明确告知:这是我们新做的菜还没正式推广,您先尝尝,看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
这样顾客就有种被尊重的感觉,即使吃了不满意,他也会耐心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下次能吃到满意的味道。
第四种情况:错过了最佳食用时间
尤其是冬天的热菜、夏日的冰镇菜等,若错过了最佳食用温度则风味大减。
如豆腐类,一般要求是能烫到心为最佳食用温度;如铁板类菜肴,要在其吱吱作响时举箸则风味最佳,因为此时气氛浓烈;如某些干锅、锅仔类菜肴,有的越烧越咸,有的原料越烧越老,有的原料久煮则烂等,都大大地减低了原本应有的风味。
再如某种汤面,上桌时如不尽快食用则可能糊掉,当然喜食糊面的另当别论。
处理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应让服务人员在特殊菜品上桌时提醒顾客应在最佳食用时间内食用。再就是如冬日采取保温措施,为客人加热、加汤等。
综上所述,最关键的是要让前厅人员多懂些常规知识,厨师长应多跟前厅沟通,如厨师长参与前厅例会、参与前厅人员培训等,则有利于促进前厅、后厨的沟通,如前厅服务人员能正确引导客人消费,提醒客人应注意点,一旦发生问题,当班服务人员马上能解释清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