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格局的质


重在格局的质
喻建国
卡耐基把人格分成四个格局:零度格局的人从众,一度格局的人看到自己,二度格局的人看到世界,三度格局的人改变世界。
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认知范围内所做的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从哲学上来说,格指人格;局指气度与胸怀。
从众,损人在从众中自然地存在着;看到自己,自然首先要利己;看到世界萌发了利他,改变世界,必定努力实践利他,利他是改变世界的显眼作为。卡耐基的四格局人格,也清晰地反映了心态中有关利的一条心态链:损人,利己,利他。
从众反映了个体的行为与决断完全听从于群体的行为趋向。在现今世界往往恶在其间,从众也就往往使个体的行为取向趋恶。在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中也就往往是掺杂着不同程度的损人,对他人的平安存在、幸福存在和快乐存在如鲠在喉,千方百计酝酿行动让别人的平安存在、幸福存在和快乐存在受到破坏,这就是损人的全貌。只当世界进入了大同世界,群体行为趋向才会进入趋善,这时的从众就完全是一抹新光,群体行为处处洋溢着利他。
当个体只看到自己,也就只顾自己的利益,利己当为天经地义。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视利己为人之天性,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利己心态严重的人肯定陷入极端自私的泥潭中,甚至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占有。
当个体能够看到世界,世即时间,界乃空间,能够看到时间和空间的相贯,目光宏大了,心胸开阔了,由此建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并且为个体铸就了性格,个体的命运也就自然地被决定了。
改变世界也有两个不同的改变方向,让世界更加真切、善良、美尚、新靓,这是一个改变方向,让世界更加虚假、罪恶、丑陋、朽旧,这又是一个改变方向。在人类历史上,这两种改变方向都曾无数次出现过。可以肯定在往后的时间里,这两种不同的改变仍旧会多次出现。在这种情况出现时,都会有一大批人的人格呈现着卡耐基的四级格局。
人们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可能是深刻,也可能是一般和肤浅,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最重要的应当是对认知范围内属于真善美新的事物加深认识,而对假恶丑旧的事物只需能够分清就可以了。在深刻认识真善美新之后,就该在这个方向上认真践行,在这个方向上做大做强,在这个方向上气度非凡,胸怀宏大。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对假恶丑旧事物具备深刻认识并能够驾驭假恶丑旧危害人间的人物,甚至他们在这个方向上做大做强,喧嚣一时,无比“伟大”。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但愿这样的人物尽量别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