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开始,北京彻底成为中国首都之后,一统天下的格局无可动摇,即便江山短暂易主,也很快正本清源。但是北京的一个遗憾,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埋下,并几百年之后,弊端爆发。就是:土龙过于强于水龙,而且水龙在不断削弱。
元代开始修建元朝大运河,通过通惠河,会通河将北京与黄河、长江更直接的相连。而此时,黄河已经随着北方战乱和植被破坏,河水水文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此时支撑北京的黄河水龙则江河日下,一直到今天水龙之气在逐步下降。同时,长江作为更强劲的水龙疯狂吞噬黄河的水龙龙脉,给水龙本来就弱的北京雪上加霜,加了几百年。
水龙主经济,黄河沿途水龙所覆盖的省份经济也越来越不如从前。而长江水龙随着隋朝和元朝两次大运河开凿,被北方土龙带醒,中国南方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经济重心和中心全面南移,一直到今天,南方经济远优越于北方。题外话,也正是元朝大云河开凿之后,长江的水龙的龙头,上海,逐步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明珠。
若要江山稳固,必定依托土龙,同时配合水龙。北京一方面,随着黄河式微而水龙不足;一方面自身附近的水脉越来越少,永定河水的断流;还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北京突然之间承担了史无前例的人口和生产,水资源严重紧张。缺水,对北京来说,不仅仅是居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威胁北京龙脉根本的王朝风水大问题。
随着西北风沙的进逼,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近些年雾霾越来越重,北京的水龙与土龙不协调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当初,南水北调工程,首先从东部开始,直接缓解北京水危机和水龙不足。而这还是不够的,因为北京的人口规模和社会生产对水的要求太大了,若要解决,还需从根本上解决当今时代榨干水的源头:人口和社会生产。
?河北雄安,容城,雄县,安新三地以白洋淀为中心,环保水池,水力充足。作为未来的副首都,将会承接大量的首都人物,接受大量社会生产和人口,不用多提。雄安将会同天津一起,拱卫京师。所谓京津冀一体化,从风水上看,就是北京统筹津冀两地水龙龙脉资源和渠道为我所用,巩固龙气。
所以其实不是北京部分搬迁了,而是北京扩大了,扩大到有更多的水源承担北京的职责,更多的水龙水力支撑王朝龙脉。西有雄安,东有通津,接引八方之水,均布京畿职责,以保我天朝江山永固。从而避免了走 ' 西安丧失水龙而丢掉天下 ' 的老路,也避免了走 ' 建都别处而国家遭乱 ' 的邪路。
结语:
大风起兮尘飞扬,面对着茫茫九州,雄安谈笑风生到:' 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 我雄安也实在在不是谦虚,你说雄安一个小县城,怎么就成了副首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