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工作难找?企业招不对、留不住人才?或许有你想要的答案啊


 又是一年实习季,毕业生们手握多个offer,在各大招聘网上海投多个岗位、公司。但大多数人对此云里雾里,不知如何做出选择。“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只能无头苍蝇般撒网式投递。很多公司发出面试邀请,电话一天也响个不停,但大部分都是无功而返”。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抱怨:找实习工作难,找自己喜欢的工作更难。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小编到许多企业实地了解,HR们也纷纷大倒苦水:公司之前每年都向各地高校大学生开放很多职业岗位,应聘者也有,但是就是很难招到合适的人选。即使招到人,实习生们也留不长,员工流动性很大,部门员工架构不断被迫调整,公司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留不住人,久而久之,我们越来越不愿接纳实习生。

 

  究竟是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过于刁钻,还是实习生们眼高手低,看不上薪资低的工作?

 

  小编现在也是一名实习生,对于找实习工作面临的困境可谓深有感悟。小编结合自身体会以及采访周围大多数同龄大学生,对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现状总结原因如下:

 

一、填报高考志愿时按照父母意愿被迫填报当时所谓的“热门”专业或者服从调剂,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专业知识不够硬。在家人舆论的炮轰下,被迫网投所学专业的简历。由于学校成绩并不出彩,所投简历往往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大学生们纷纷苦恼,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难,进而产生迷茫;

 

二、由于每年相关“本科生就业竞争越趋激烈”、“多名研究生角逐清洁工”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或者父母催促、迫于家庭经济条件,导致部分学生撒网式投递简历,没有针对性,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每天马不停蹄辗转到各大企业应聘无数个职业岗位,出现“只要有公司要我就足矣”的消极想法;

 

三、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一些低薪的实习工作根本看不上;

 

四、各大高校虽然会开展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的讲座,但往往是泛泛之谈,根本无法精准针对每个学生。一场讲座下来,仍然解决不了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的困惑。

 

  就企业而言,某公司HR主管坦言:

 

  其实大部分公司还是很乐意接纳实习生的,但是HR们每天要处理堆积成山的简历,一天要进行好几轮面试。经过面谈下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实习生并不适合所投递的岗位,这样既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又可能会错失适合公司其他职位的人才。

 

同时实习生一味追求同专业的岗位,也有可能导致HR浪费了许多人才。小编身边有不少因职业规划没做好导致误入“职场歧途”却为时已晚的血淋淋案例。例如,曾有一名高校毕业生面试我司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从他的简历上看,他不仅年年拿学校奖学金,而且还在课外主动学习了很多关于新媒体运营的知识和软件。HR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培养一下,就比较“心仪”他。但是在面谈的过程中,HR发现他不太敢直视对方,一直在紧张地绞着手指。

 

这位学生向HR讲述了他的经历:他大学读的是高分子材料专业。和部分大学生一样,他听从父母的安排,高考志愿填报了不喜欢的专业,并且在大四时也找了份专业对口的实习。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接触到一些危害性的化学药品,但由于当时的公司黑心无良,缺乏相应完备的排气装置和身体防护装备。长时间下来,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了不良反应,脸上和脖子上起了密密麻麻的红色疙瘩,这些情况却迟迟得不到改善。以前一个帅小伙哪去了?他开始感到自卑,加上在这份岗位上干得并不开心,他的心理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并不敢轻易换掉实习,因为他已经实习了六个月,加上生活的压力,要跨出这一步需要巨大的勇气。

 

最终,越来越糟的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他继续待下去,所以他才来到这里面试新媒体运营。HR对此感到十分可惜,说实话,他十分适合新媒体运营这个职位,但是因为综合考虑到他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录用他。HR既感慨又惋惜:如果他身体没事,我还是愿意给机会让他进来试试的。

 

  除此之外,企业即使招到了人,实习生们在过程中可能发现自己处理工作起来并不得心应手,后知后觉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岗位,最后直接辞职走人;或者实习生学了东西之后,但没有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之路,导致其产生没有归属的恐惧感和迷茫感,最终选择其他企业发展。这些现象导致公司员工的流动性很大,部门员工工作分配被迫不断调整,无形中给领导的管理增加困难。我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培养实习生,最后却选不对、用不对、留不住人才,所以我们越来越不愿接纳实习生。

 

  小编听了双方的难处,对此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与理解,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其原因,还是个人的职业规划没做好。

 

  从实习生角度出发,如果学校能够更具前瞻性和落地性地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与建议,而不是一味假、大、空地教给学生需注意哪些面试形象以及如何灵活应对面试官等无关痛痒、隔靴搔痒的技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避免“毕业=失业”的恶性循环。

 

  但是每年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千千万万,要想做到面面俱到、雨露均沾又谈何容易?

 

  各大高校不妨试试借助一些科学的线上职业规划测评系统,目前线上职业规划测评系统越趋成熟与完善,同时还有缜密的测谎机制力求最大的准确性。比如人啊人公司推出的T12人才测评系统,该系统根据人啊人的T12职业优势理论分为四大职业领域,十二大职业方向和四十八种职业素养,用于描述不同类型人群在不同职业领域不同岗位上的胜任力表现。这样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掌握每个学生适合的职业范围,而且导师还能根据报告提出的建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从而减少大学生对就业方向以及职业选择的困惑,实现大学生就业快、上手快,提高应届生的就业率和转正率。

 

同时实习生也可以通过线上职业规划测评系统进行自评,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擅长角色有哪些,应规避哪些角色,从而才能快速匹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快速找到心仪的工作,少走弯路,在工作中更易获得成就,从而提高工作幸福指数。

 

 

从企业的立场考虑,HR们也是很不容易,满天纷飞的求职简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如何实现高效地通过简历慧眼识人才,快速筛选出合适的“种子”,提高招聘效率?以及如何通过适合培训方式让他快速提高能力,尽快帮助他们融入新环境保持工作投入度?便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小编想说,HR们可以在线发送人啊人T12人才测评系统试题,通过做题进而得到应聘者相关个人特质评估、职业优势、动机需求、人格类型、胜任力因子、职业价值观、领导力、管理风格等各项指标,综合依据这些参考指标判断应聘者是否适合所投职位,一键汰劣存优,选择性地发出面试邀请;或者如果应聘岗位不适合,也可以快速知道应聘者匹配什么岗位合适,做到快速人岗匹配,避免与人才失之交臂。


 

只有企业选对人,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最大优势,进而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幸福感和企业归属感。员工做得开心了,才能留得住人才,从而有效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实现每个员工各司其职并发光发热,才能为公司创造长期利润,带来巨大利益。

 

最后,小编做个总结,只有学校和企业双管齐下,对大学生和应聘者做好职业规划,企业才会用好准职场人,准职场人才能顺利融入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