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诊所经营痛点和破局对策!(三)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认为,当前,中小诊所经营中普遍存在以下五个难点:

一、缺乏聚焦

在我国,各类诊所已超25万家,还正以每年6000~7000家的速度增长。但诊所经营上普遍存在高度的同质化。经常会看到大街上有很多中医诊所或者中医馆,牌子上写着:中医理疗、中医按摩、中医调理、中药煎煮、小儿推拿、精品药材等等,项目罗列了一堆,到底能干什么,没有聚焦也没说清楚。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诊所除了拼技术、拼设备等硬实力外,不能忽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人格化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病人来诊所是看病,诊所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将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在技术壁垒被不断冲破、产业分工逐渐明细的今天,诊所经营面临的最大成本不是在技术端、管理端,而是在用户端,顾客的认知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建立新认知,就是要抓住窗口期,在品类认知的早期快速出击,采取饱和攻击的做法,实现对目标人群的精准聚焦。

市面上许多诊所都是以名医为噱头,将自身推向市场,实际上这仅仅是诊所品牌打造的一小部分

诊所品牌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光靠名医,这也是不够的

二、人才流失

现在诊所管理层面普遍存在一种严重的缺失,就是,一方面抱怨找不到好员工,一方面不愿投入精力去栽培,害怕煮熟的鸭子飞了

其实,诊所的人才流动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其关键不在于围堵而在于预防。一般来说,流动率不高于诊所员工的20%属于可控范围。核心就是建立诊所内部有效、循环、分梯次、分档次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年资、不同技术特点的员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培养和提升。通过内部培训师机制和股权分红等多种方式留住核心员工,并做好核心员工的岗位预备队机制。

从目前来看,诊所解决人才困境,要实现两条腿走路,一靠吸纳,二靠培养。因为从长远来看,人才队伍建设应当主要依靠自己培养,而不是主要依靠挖别人墙脚。

在两条腿走路过程中,诊所既要照顾他们的利益,也要关照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根据医德、客流、创造水平等指标实行分层次管理,不同层级、不同要求、不同待遇,既能轻松管理,大夫自身也没有抱怨。

三、患者流失

追求价值医疗和独特的市场定位,与患者建立有效连接和互动关系,培植品牌认知和赋能文化基因,融价值个性与文化自信于一体,在患者心智中建立情感共鸣,与时代同频共振刻不容缓

如今患者就医的免疫力增强,知道什么能治,什么不能治。因此,在服务定位上下功夫就很重要,这包括很多方面,诸如在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制造差异。如细分市场需求,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开展“一对一”定制营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个人服务,包括为他们“量身定做”,通过感情接近法、需要接近法,重复接近法等营销手段提升销售业绩。

因此,诊所所有经营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把着眼点聚焦在患者身上。关键是如何避免诊所进入市场后消费者的FUD”心理(fear害怕、Uncertainty不可靠 、Doubt怀疑),虽说每位患者的消费心理受地域文化、传统习俗、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对市场的领悟不同,但是,专业文化氛围规范的服务体系能延伸对方的满意度。

具体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在商业交易中,由于服务的不可感知性,顾客常因担心服务质量难以符合期望水平在购买时犹豫不决。因此,服务保证体系就需要能满足或超出顾客期望,从而使顾客满意度提高。就目前来看,在众多的服务手段中,如果大家都具趋同性,就很难凸现个性化差异,就很难在如林强手中脱颖而出,诊所欲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必须在服务手段上彰显优势。

一般来讲,诊所提供的服务,其实也是一种产品,可称为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包括核心服务、便利服务和辅助或支持服务。核心服务体现了诊所为顾客提供的最基本效用,比如会员、节日送情感聊天、专家咨询等,便利服务是为配合、推广核心服务而提供的便利,如送上门、来电订购、咨询回访等,辅助服务用以增加服务的价值或区别于竞争者,如“节日有惊喜,健康送大礼”等,这些服务有助于实现差异化营销策略。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各个诊所为顾客提供的核心服务都基本一样,所以主要靠增加便利服务和辅助服务来赢得顾客,形成差别,打造核心竞争力。

因此,诊所应该主动跟这个时代的基因来互动,不断适应这个时代,诊所品牌因本身没有物质实体,所以诊所品牌是多因素的相互组合,是整体与细节的双重表达,齐全的设备、舒适的环境及周到的服务,除了彰显诊所的形象外,如何让患者在解除生理疾病的同时给予心理上的充分满足。让他们强烈感受到被别人需要时的理念支撑,接受诊疗的同时更能体验到来自内在精神的强大动力。

患者的流失问题,老生常谈了。患者为什么会流失?从潜在患者信息认知、实际场景中选择、服务体验、品牌认知、跟踪服务等等这些流程,都存在着患者流失的可能性。

面对患者流失,采取调整环境、岗位培训、制度加强等做法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来扎紧篱笆,大概是当下许多诊所的普遍做法了,可是最终效果却差强人意。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找到根本性原因。管理的起点是员工的利益所有的培训、制度要求等受众都是员工,员工不能做到很好的执行,去很好满足患者,就算短期收到效果也只是昙花一现,是舍本逐末。所以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患者,这样才会更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流失的可能性。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当你的顾客流失率降低5%,平均每位顾客的价值就增加25%~100%以上,,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0%左右。找到根本性问题,其他外围的手段才会有所成效。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随着患者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长,想要做好诊后跟踪服务就没那么简单。这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帮助我们提升诊后服务管理水平是很好的选择。当然信息化参与整个经营管理更好。


于斐老师,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中国养生品牌策划第一人,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等8家权威媒体和机构认定的“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业导师,“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召集人,《中国证券报》特约品牌顾问,中国《品牌》杂志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首家省级品牌学会重庆市品牌学会专家委员。

二十多年的营销生涯,成功服务过几十个著名品牌,其领衔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现专业致力于品牌策划、实战培训、公关传播、新闻营销、招商代理、市场推广等营销服务,出色的企划力、整合力、执行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于斐老师根据自身在外企、国企、民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深阅历,长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实战营销理论上升到实践和方法的高度,在行业中率先倡导了几十个在全国深具影响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观丰厚的物质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欧洲时报》、《亚洲新闻人物》周刊、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东方时报》、欧盟-中国经济合作组织(CEEC)、《环球时报》、《香港商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莲花卫视等海内外媒体的重点报道,其营销案例多次入选美国《福布斯》和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营销创新文库》。

于斐老师微信:yufei-1966    

于斐老师认证微博:@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 

 

于斐老师联系电话:1390618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