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还过三十年就彻底消失了!
-----一位朋友听我说这次军运会听到全国乃至世界各种语言的感慨!
汪华斌
今天早上我到公园散步,碰到一位朋友就与之同行;我说我在军运会的比赛现场听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不同语言,因为这里有很多明显就是中国的方言。这位朋友说为了看军运会比赛而来武汉市的还是少数人,今天武汉市哪里没有外地人。这位朋友说你可能不知道,这跳广场舞里就有说方言的老太太。正因为如此,今天在任何一个小区听到的都能是天南地北的语言;因为这些跟随孩子来武汉市居住的老人起码还是当地的土话为主。而这些讲方言的人其孙子辈肯定不会讲方言了,全部应该是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人是流动杂乱无章,所以全国到处都是天南地北语言的中和。而且如今农村也不封闭了,因为到处流动对农村也是如此。这位朋友说自己老家也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以前这里的人讨不到老婆就找人到四川更加贫困地区去找;可如今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竟然找的老婆也是全国各地的,竟然还有人找到了越南老婆。这就说明这里的方言没有多少时间能保留住了,因为不到三十年全国的方言基本都被流动的语言中和了;这就是今天人们能随心所欲流动的好处。
我们知道中国方言是汉语的分支,再加上中国的地域广阔;所以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如我老家鄂州一个小小的县市,就有燕叽、大冶、华容与我们鄂城话四种;如果不是接触,这方言根本就不懂。这样说来,我们全国的方言估计就相当多了。正因为如此,所以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这是因为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再加上相互独立与封闭;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这位朋友说最先消失的是北京方言,这是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全国的人都到这里进行语言中和。即使毛泽东时代我们社会不能随便流动,但干部与家属调动也造就北京成为了全国语言汇集区。在这样的全方位的汇集中,北京方言实际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而在改革开放后的自由化流动过程中,更是加快了北京方言的消失。因为毛泽东时代是高层领导干部进京,而现在只要有关系则任何人都能进京;这就是今天连捡破烂的都能进北京的原因。在这样的全方位语言汇集中,北京方言还能存在下去吗?
我们知道当年毛泽东时代的上海人是相当排斥外地人的,所以上海方言成为了上海人自豪的语言;这就是上海人在任何地方碰到一起,基本是会用上海方言交流。然而如今的上海早就不是上海人垄断的天下了,因为方方面面到处都是外地人;甚至同一个上海单位,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聚集。在这样的相互交融中,语言成为了第一手段;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不断出现的普通话交流,使得不少上海人也忘记了上海方言。更不用说上海人的后代,能用上海方言交流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本来在上海就已经不用上海方言交流了,这上海方言的存在时间能长吗?既然连上海这么排斥外地人的城市都敞开无门槛地接受所有人,我们今天还能有用方言排斥外地人的城市吗?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到任何新商品房小区见到的都是全国各地的人;所以入住后见到的老人都是各地方言或夹生普通话。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我们依靠什么能保留本地方言呀;估计将来只可能是非物质文化了。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各地的方言之间的差异很大,因为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当然主要是语音方面尤为突出。由于我们社会从来没有真正封闭过,经常有一些外出做官或经商的人回乡改变了部分方言;从而使我们社会的多数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同时在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我们社会的方言它们都不是独立的语言。由于各地方言与外面语言汇集的程度不同,所以同样是方言但差异很大;如闽语在外国人看来就与汉语差别很大,所以外国人认为闽语是汉语中很独立的语言;因为不少闽语方言就与汉语没有多少联系。然而在中国社会长期的汇集中,任何方言都只是汉语根上的创造;因为懂汉语的人都能在方言中找到痕迹。也正因为如此,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但大多数人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这就是中华民族七大方言区;而我们鄂州话竟然是官话方言。因为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也就是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这就叫做地方方言。如我们知道的福州话、南昌话、广州话和长沙话等,这也是我们鄂州竟然也有四种方言的原因。可惜的是古往今来这流动人口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所以方言有改良但却没有消失;而今天全社会任何人都能随心所欲地想当然地流动,从而使我们社会的语言实现了快速的交融;在这样的快速汇集中,我们的方言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